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人胚胎各时期胃肠胰的D细胞发生及其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D细胞最早出现于6周零5天胚的十二指肠,7周零3天胚的胰、胃、空肠,7周零6天胚的回肠,8周零4天胎的结肠及10周零5天胎的阑尾;细胞密度在胚期低,胎期逐增,至胎晚期又依次在胰、胃窦、十二指肠、胃体、空肠、回肠、升结肠及阑尾中降低,且肠绒毛顶端可见衰老的D细胞。提示胚胎D细胞的发生与胃肠胰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当前,预防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现行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与平台优化入手,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旨在全面培养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鼠巨噬细胞(MΦ)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为研究抗白假丝酵母菌的免疫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取约5.6×106/mL小鼠MΦ1 mL与1.36×106/mL白假丝酵母菌1 mL作用后,分别于3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210 min、240min进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利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CFU数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小鼠MΦ与白假丝酵母菌作用到3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CFU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作用到90 min时,较对照组CFU数减少3/5,CFU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当作用到150-180 min时,实验组CFU数是对照组的1/4(P<0.001)。当作用到210 min时,实验组CFU数在180 min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当作用到240 min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FU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鼠MΦ在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不能起到胞内杀菌和胞外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溶茵酶抑茵作用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茵为实验茵,以琼脂平板打孔法,纸片法及肉膏汤液体培养法检查各种浓度的溶茵酶抑菌效果。结果 纸片法显示溶茵酶对实验茵有抑制和溶解作用;肉膏汤液体培养法显示溶茵酶可抑制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出现茵膜生长,但对其他实验菌的抑茵现象肉眼观察难以区别;琼脂平板打孔法没有发现溶茵酶的抑茵作用。结论 纸片法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溶茵酶抑茵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