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院泌尿外科对1例多发性膀胱肿瘤,采用回肠纵行折叠抗返流及溢流行可控性回肠膀胱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8个月,加重4天为主诉于1995年12月11日入院。检查:病人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肛门指诊:前列腺I°大,质韧,表面光滑,中央沟消失,无结节,无触痛。B超:前列腺形态规则,包膜欠光滑,体积约59cm×4.5cm,实质内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声影不确切,纵切可见凸入膀胱1.6cm,测得残余尿88ml。静脉肾盂造影:双肾、输尿管无异常;呈高压膀胱,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颈内动脉残端形态预估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原位开通的效果。 方法 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5年3月-2018年10月完成的连续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 塞原位开通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影像资料、随访资料,根据术前DSA颈内动脉 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将患者分为有残端组(有明显锥形残端)、无残端组(无残端、线样残端、浅钝残 端),比较两组的开通技术成功率(颈内动脉正向血流恢复)、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神经系统并发 症和严重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结果(再闭塞率)。 结果 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有残端组22例、无残端组26例。总体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5.4%(41/48), 有残端组为72.7%(16/22),低于无残端组的96.2%(25/26)(P =0.02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3% (4/48),有残端组为13.6%(3/22),无残端组为3.8%(1/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1)。共 25例采取复合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开通,其中,有残端组11例,颈动 脉切开后所有病例管腔内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组14例,颈动脉切开后13例(92.9%)管腔内以斑块为 主。再通成功的41例患者均进行了彩超、CTA或DSA复查,中位随访时间6(4~10)个月,再闭塞5例(5/41, 12.2%),有残端组再闭塞率[25.0%(4/16)]明显高于无残端组[4.0%(1/25)](P =0.045)。 结论 有明显锥形残端者颈内动脉闭塞起始段管腔内可能是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线样残端、浅 钝残端的病例管腔内可能是以斑块为主,前者开通成功率低、预期手术风险及再闭塞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行为问题儿童血5-羟色胺浓度变化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并根据其因子分类,对30例行为问题儿童进行外周血5-HT含量测定,并与正常儿童30例对照比较,结果: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多动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内向型因子组与外向型因子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HT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结论:外周血5-HT浓度与行为问题有关,可能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36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胆道出血、感染、导管堵塞、胆瘘、支架再狭窄等。相应处理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植入等。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封堵术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将造影导管送入颈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再将同轴微导管超选入瘘口内,将可脱球囊充盈脱下栓塞瘘口,达到治愈目的。结果本组140例病人中有126例治疗后痊愈,14例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未出现永久性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15例病人复发。结论经导管介入栓塞瘘口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治疗该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8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病人,经皮经右肝或左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植入金属双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并结合抗肿瘤治疗。结果8例16枚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术后2周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67.1±154.7)μmol/L下降至(61.2±13.4)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行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技术并结合抗肿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科发现的主动脉弓类型与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复习这些解剖学变异对神经介入影响的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Photoshop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进行分型。并统计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结果340例患者中,3种主动脉弓类型中:Ⅰ型45.9%(156/340),Ⅱ型26.7%(91/340),Ⅲ型27.4%(93/340)。青年组(≤44岁)90例,Ⅰ型72例,Ⅱ型12例,Ⅲ型6例,其中30岁以下患者16例均为Ⅰ型;中年组(45~59岁)110例,Ⅰ型52例,Ⅱ型34例,Ⅲ型24例;老年组(≥60岁)140例,Ⅰ型32例,Ⅱ型45例,Ⅲ型63例。主动脉弓分支变异16.5%(56/340):LCCA与BCT共干、LCCA发自BCT各占5.3%(18/340);其次为LVA第三支发自弓3.8%(13/340),LSCA发自Kommerell’s憩室2例(0.6%)。结论神经介入医生应高度注意弓上分支变异、迂曲与复杂主动脉弓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Y"形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分别在左右肝管植入"Y"形支架,2枚支架并行放置10例,经第一枚支架网眼放置第2枚支架2例,其中8例联合抗肿瘤治疗。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总胆红素术前(263.5±153.8)μmol/L,术后2周下降至(57.2±10.4)μmol/L,没有出现与植入支架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 "Y"形支架植入可有效解除肝门部胆管梗阻,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9.
枕下入路开颅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枕下入路开颅术后皮下积液较少发生,然而一旦出现,其处理非常麻烦。1998年9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此类患者15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肾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转移,肾癌根治性切除时同时切除肾静脉内癌栓和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1]。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本组4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占(IVC)同期肾癌(54例)的743%。4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6~52岁,平均年龄为45岁。4例均来源于右肾。其中血尿1例,右腰胀痛2例,腹部可触及包决1例,血沉快1例,高血压l例,贫血l例.有肾癌三联征者1例,无症状合2例。‘1例病人无肝、肾功能不良的表现,亦无下肢浑忡等下腔静脉梗阻的表现。1.2术前诊断4例病人均行普通B超及彩色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