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V)感染可以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ha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等多种疾病。出血和血管渗漏与DV感染密切相关,当出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然而由DV感染所致的出血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不少学者提出了多种学说如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等[1],但均不足以解释临床上DHF/DSS中最突出的特征—血管渗漏、出血[2]。由于内皮细胞在调控凝血和纤溶系统平衡方面起关键性作用,近年…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部分健康大学生甲型流感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健康大学生H9,H7和H5 3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隐性感染情况,分析人类对上述3种禽类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是否具有免疫力并探索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潜在危险性。方法采集广州地区健康大学生血清686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H9亚型抗体阳性率达35.1%,有22份血清存在H7抗体,有18份血清存在H5抗体。结论H9亚型在健康青年中的隐性感染率非常高,但H7与H5亚型抗体的阳性率极低,人类尚不具备免疫力。当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H5等和亚型)对人群威胁巨大,应加强防护,必要时应采取主动免疫等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 DHF/DSS 患者急性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探索患者血浆渗漏和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正常健康者、DF 和 DHF/DSS 急性期患者的血浆各30份,应用 ELISA 法检测 t-PA、PAI-1、PC、TM、TF、TFPI 和 D-二聚体,发色底物法测 AT 等分子。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表达产物 vWF 和TM 升高;TF升高,TFPI 没有变化;t-PA 显著增加,PAI-1下降,t-PA/PAI-1比值显著升高,PC、AT 和D-二聚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HF/DSS 患者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或损伤的同时,凝血和纤溶系统均已活化;内皮细胞通过表达 TM、t-PA 和 PAI-1等相关分子在引起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调,造成血浆渗漏和出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TM、t-PA 和 PAI-1等变化在 DHF/DSS 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 DHF/DSS 急性期有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SARS-CoV具有多种蛋白酶,其中有3种蛋白酶(解旋酶和另外两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在病毒的复制、转录、翻译和/或翻译后加工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而其结构蛋白则在形成病毒粒子、参与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SARS-CoV的主要产物酶及结构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sTM、蛋白C(PC)、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患者血浆中的sTM(P<0.01)、t-PA(P<0.05)、PAP(P<0.01)、PC(P<0.05)和F1+2(P<0.05)较50名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TM和PAP升高更加显著.在糖尿病患者中,sTM与PC呈负相关(r=-0.50,P<0.001),而与PAP呈正相关(r=0.47,P<0.001);PAI-1和D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是活化的,高浓度sTM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活化标志,其能否当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血栓症或冠心病的一个早期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IL-6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IL-6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HUVECs细胞进行实验,用CCK-8测定IL-6(0.125、0.25、0.5、1.2 ng/ml)作用前后细胞活性;用发色底物法测定0.5 ng/ml IL-6组和对照组(不加IL-6)培养上清液中tPA、PAI-1活性;进一步用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IL-6(≤0.5 ng/ml)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无差异性.0.5 ng/ml IL-6组tPA活性在12~72 h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上调tPA mRNA,12 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48 h mRNA达正常水平.而IL-6组PAI-1活性与PAI-1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性.结论: IL-6可活化内皮细胞,显著上调HUVECs的tPA mRNA的转录和tPA分泌,诱发纤溶系统活化,而对PAI-1 mRNA或PAI-1活性无影响.IL-6的这种效应在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瘤苗的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DCs活化的方法和制备肾癌树突状细胞(DCs)瘤苗。方法: 制备肾癌细胞冻融抗原;取健康人新鲜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刺激,诱导PBMC为iDCs,然后进行分组,采用不同因子刺激iDCs转化为mDCs,其中A组:冻融抗原负载;B组: TNF-α+冻融抗原负载;C组: IL-1β+冻融抗原负载;D组: TNF-α+IL-1β+冻融抗原负载。 结果:各组均可诱导iDCs的成熟,并高表达CD86、CD80和HLA-DR;相对于其它组,D组DCs 更显著上调CD83和CD54表达(P<0.05)和IL-12分泌(P<0.01),且D组mDCs更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P<0.05)。 结论: TNF-α+IL-1β与肾癌细胞冻融抗原协同可有效促进DCs成熟、增强诱导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实验。同时应用CCK-8测定细胞在不同浓度的LPS(1-100 mg/L)处理前后细胞活性;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TM、TF和TFPI mRNA水平。结果:浓度为10 mg/L的LPS对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浓度为10 mg/L的LPS作用使HUVECs显著上调TF mRNA表达,6-24 h可以使细胞TFPI mRNA表达下调,以后渐恢复正常表达,72 h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同时下调TM mRNA表达。结论:LPS(10 mg/L)对HUVECs的活性不造成直接的影响,可显著上调HUVECs的TF mRNA转录,抑制TFPI mRNA 的转录,而不改变TM mRNA的转录,这可能与LPS在感染过程中诱导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和DIC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检测了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C(PC)(由凝血酶-TM复合物诱导产生的抗凝物质)、凝血酶原片段F1+2(一种凝血酶生成的直接标志物)、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和D二聚体(DD)。结果 患者血浆中的sTM(P<0.01)、PAP(P<0.01)、PC(P<0.05)和F1+2(P<0.05)较50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TM和PAP升高更加显著。在糖尿病患者中,sTM与PC呈负相关(r=-0.50,P<0.001),而与PAP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 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是活化的,血浆中的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升高与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IL-6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T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L-6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的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第二、三代细胞进行试验。测定IL-6(0.5ng/mL)处理前后细胞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mRNA水平。结果72h内,IL-6对HUVECs的活性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作用HUVECs6h即诱导TFmRNA表达,12h达到高峰,以后表达减弱,72h不能检测到mRNA;对照组TF mRNA不表达或表达极弱。结论IL-6(0.5ng/mL)对HUVECs的活性不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在24-48h内IL-6(0.5ng/mL)可诱导HUVECs TF表达,这可能与IL-6作为前炎症因子诱导急性炎症反应时相的血液循环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