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梗塞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呈非特异性,极易误诊。2002年我科诊治1例以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肺梗塞患者,在外院和我院多次被误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90岁,活动后气促2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脑梗塞病史,无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病史。2个月来在外院和我院门诊多次就医,均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9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65/105mmHg。颈静脉充盈,双肺底少许湿性啰音脑辔拊右簟8卧辔创ゼ啊K轮枷菪运住Q治觯貉醴盅?0mmHg,氧饱和度0.80。心电图:胸前导联V5~7ST段压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围术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 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入院后发生谵妄的患者评定谵妄的严重程度.结果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年龄、并发多种躯体疾病、心肺复苏和使用呼吸机使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本组患者中谵妄的发生率为25.7%.所有患者均为一过性谵妄,年龄越大,谵妄发生率越高,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变化是预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采用静脉持续注射地西泮或咪哒唑仑控制谵妄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e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和呼吸骤停4例,男,年龄37~69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到医院后均出现心搏和呼吸骤停,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另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4例病人经常规心肺复苏术和高级生命支持后仍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不适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应用ECMO行循环呼吸支持,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结果在ECMO辅助后,4例患者心电和血流动力学较前稳定后,送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各1例,三支血管病变2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并植入支架。急诊介入治疗后,在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撤除ECMO。ECMO支持时间5~28h(平均18h)。痊愈出院3例.另1例在撤除ECMO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CMO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冠状动脉介入提供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女,45岁。因心悸、胸闷、气促入院。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不全。入院ECG如图1,被诊断为Ⅰ°AVB(房室传导阻滞),予加快心率的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改变。进一步分析心电图发现,QRS波群中的 r’为逆行P波,P:R为2:1,115次的室性心率为235次的房性心率2:  相似文献   
5.
一组特殊类型的左后间隔旁路体表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房室旁路可以根据体表心电图作出初步定位诊断 [1 - 3] 。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根据传统心电图定位诊断方法判断错误的病例。[4] 本文将我们收集到的一组 (9例 )特殊类型的显性左后间隔旁路体表心电图作一报告。所有病例均经射频消融治疗取得成功 ,并证实为左后间隔旁路。消融成功的部位根据放射线影像及电生理检查确定 (左后间隔旁路定义 :左侧旁路距冠状窦口 1.5 cm以内 )。9例左后间隔旁路体表心电图特点 :1、V1 导联呈“M”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见图 1) ,R波与 S波之比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 1。收集同期 2 7例左后间隔旁…  相似文献   
6.
1病历报告 患者,女,40岁.因消瘦、多汗1年余,反复心悸,晕厥1d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病程中伴有多汗,失眠,脾气暴躁,体重减轻约20kg.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亢",予口服药治疗后稍好转,但甲状腺逐渐增大.近半年自行停药,症状加重.¨前出现反复心悸,晕厥伴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五聚蛋白(PTX)3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病例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PTX3、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人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水平,并进行心功能分级,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2组PTX3水平,并对病例组中PTX3水平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病例组中PTX3与hs-CR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浆PTX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39±2.57)ng/ml∶(1.18±0.77)ng/ml),P<0.01]。病例组中,心功能Ⅲ级、Ⅳ级血浆PTX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3±0.84)ng/ml∶(1.18±0.77)ng/ml,(4.64±3.66)ng/ml∶(1.18±0.77)ng/ml,均P<0.05],且心功能Ⅳ级PTX3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P<0.05)。病例组中血浆PTX3水平与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r=0.551,P=0.001)、hs-CRP(r=0.600,P=0.005)、TNF-α(r=0.775,P=0.000)、IL-6(r=0.514,P=0.006)、NT-proBNP(r=0.453,P=0.004)及LVEDD(r=0.546,P=0.002)均呈正相关,与LVEF(r=-0.582,P=0.001)呈负相关。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对病例组中血浆PTX3与hs-CRP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比较发现,PTX3和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和0.686。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PTX3水平升高,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血浆PTX3对扩张型心肌病炎性活动识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hs-CRP,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较好的一个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8.
显性间隔部房室旁路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分析已成功进行射频消蚀、定位诊断明确的61例间隔旁路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各部位旁路心电图特点:(1)V1导联呈rS型或δ波为负向为右侧旁路,否则为左侧旁路;(2)右侧间隔旁路的特点:V1导联δ负向或V1呈rS型且r<40ms,V2R/S≥1,敏感性96%,特异性98%);(3)右前间隔Σδ≥+2,右中间隔-1≤Σδ<+2,右后间隔Σδ<-1;(4)左后间隔旁路:V1呈“M”型右束支阻滞图形或RS型且R/S型=1,Ⅱ导联δ波为负向(敏感性90%,特异性99%)。总之,根据体表心电图V1、V2、Ⅱ、Ⅲ、aVF五个导联δ波和QRS波形态对显性间隔旁路进行简便精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中西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西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1剂/d,早晚分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水平、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1.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4.5%、63.8%(P0.05)。中西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敷背散贴敷后采用壮医手法按摩治疗小儿风热犯肺型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2例风热犯肺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1例,治疗组在敷背散贴敷后配合壮医手法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并记录其临床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8.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退热、止咳、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CR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风热犯肺型肺炎患儿,敷背散贴敷后配合壮医手法按摩治疗,能减少治疗时间,改善症状及整体疗效,并提高其机体内的相关免疫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