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患者男,57岁,2004年12月,无诱因出现活动后气短,在当地医院行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肿物,于2005年2月1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体重下降。既往:1989年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吸烟20年,40支/d。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分析1.早期肝硬化诊断明确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 ,起病缓慢 ,病情变化大 ,进行性加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确(HBsAb、HBeAg、HBcAb阳性 ) ,反复ALT升高 ,有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和肝病面容、肝掌、黄疸、低白蛋白血症、出凝血功能障碍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表明存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此基础上脾大、Ⅳ型胶原明显升高 ,提示肝炎后肝硬化的存在。但γ球蛋白不高 ,门脉不宽 ,血流速度正常 ,无腹壁静脉曲张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无脾功能亢进 ,结合手术探查所见和综合分析 ,判定其肝硬化属早期。2 .早期肝硬…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17岁,主诉"全身多发痤疮、面部变圆3年,声音低沉1年,多毛、月经量减少半年",于2017年7月18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1.1现病史和既往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痤疮,逐步进展至双臂、前胸及背部,无发热、疼痛、瘙痒,未予处理,持续至今。3年来患者面部逐渐变圆,无发红、皮肤紫纹等。1年前于感冒后出现声音沙哑,自  相似文献   
4.
美国UCLA Cedars-Sinai医学中心于润(Run Yu)博士等在2008年首次报道了一例极为罕见的病例,该患者病例特点是以α细胞增生为主的弥漫性胰岛增生(nesidioblastosis)同时合并胰高血糖素微腺瘤和无功能胰腺内分泌肿瘤,虽然患者有高胰高血糖素血症(hyperglucagonemia)却无相应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该病例为伊朗移民,女性,60岁.2003年因上腹痛,CT检查意外发现胰头占位及胆总管扩张.磁共振检查发现胰腺呈弥漫性增大,胰头占位约2.3 cm ×2.5 cm ×2.4 cm,肝脏有血管瘤.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高达59 284 ng/L(正常上限为150 ng/L),同时胰多肽也明显升高为735 ng/L(正常范围为10~311 ng/L),但是无皮肤红斑、体重下降、胃炎和高血糖等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空腹血浆嗜铬粒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岛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钙调素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曾患有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溃疡、贫血、焦虑和抑郁等.  相似文献   
5.
心肌康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应用中药心肌康对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逆转性治疗。94例LVH患者随机分为心肌康治疗组和美多心对照组,作服药前4事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心肌康对LVH有显著的退缩作用,对照组对LVH的治疗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于治疗比较亦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女性生殖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冬焱  朱兰  肖雨  崔全才 《疑难病杂志》2006,5(3):205-206,F0003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主要见于女性外阴和生殖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AMF最早由Fletcher等[1]在1992年报道,发病率极低,国内至今报道不足百例。现将我院妇产科2002~2005年收治的外阴、阴道AMF5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妇科收治的女性生殖道AMF患者5例,平均年龄55.2(37~72)岁;育龄2例,绝经后3例。4例为患者本人发现外阴体表的无痛性肿物,发现肿块到就诊时间平均为10个月(1月~3年);肿块直径1~4cm。术前诊断分别为外阴巧克力囊肿1例,外阴脂肪瘤1例…  相似文献   
7.
晶晶  肖雨 《健康》2010,(8):77-77
英国少女路易莎·鲍尔的亲友称她为"睡美人",因为她常常连续酣睡数日才醒来。路易莎并非童话中那样被女巫施了魔法,而是患上"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俗称"睡美人症"。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女,21岁,因发现颅骨缺损3年来诊.患者2002年无意间自己发现头颅枕部骨骼缺损,大小4~5 cm,无头痛、发热等不适,否认颅骨及其他部位骨骼疼痛,外院CT示枕骨骨质缺损,边界清楚,于脑外科行颅骨修补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组织及少量破碎骨组织,骨小梁间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薄壁血管和淋巴管"(图1,2).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及神经丛分布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方式和规律及肝门部神经丛分布的特点.方法 观察6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理切片,总结归纳肿瘤神经浸润的方式和规律;分析5例尸检标本正常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神经丛分布特点.结果 62例患者发生肿瘤神经浸润,神经浸润与淋巴结浸润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关(u=0.878,P>0.05).高、中、低分化组肿瘤神经浸润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4,P>0.05).肿瘤浸润神经有5种方式,肝十二指肠韧带与一、二级肝管所在的Glisson鞘内分布的神经丛主要有3丛.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发生率高,行根治性切除时应紧贴血管外膜仔细剥除其周围神经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远方的打工女潮流,在都市与乡村之间徘徊,光怪陆离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山区乡村之间强烈的反差,以及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冲击,乃至对个人处境和前途的两难选择,就造就了一批边缘人,其复杂的边缘心态,值得我们深思。 一位21岁,来自安徽无为的调查对象虽然没念过一天书,却在香港某著名电影导演在北京的极具文化品位的家里做小保姆。导演常年在香港,很少来京。她的具体工作只是负责看管家俱和收藏的古董,除个把月擦拭一下外,几乎再没有别的事。白天她可以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