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最小湿度、日均湿度、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8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3~56岁,平均28岁.左侧精索静脉曲张56例,双侧曲张28例,右侧曲张16例,阴囊下腹坠胀疼痛不适76例.因婚后不育精液异常者18例,体检发现者9例.按文献标准分度:左侧Ⅱ度40例,Ⅲ度16例;右侧Ⅱ度12例,Ⅲ度4例,术前行彩超检查,受累睾丸减小者46例.术后复诊随访,精液分析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的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了合肥市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合肥市2009年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肥市2009年年平均总死亡率为3.73‰,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37‰,女性为3.05‰。全死因期望寿命为85.21岁,女性高于男性。城市期望寿命低于乡镇。对合肥市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男性期望寿命可提高10.85岁,女性可提高18.20岁。结论近年来合肥市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死因谱发生了变化,影响人群期望寿命的主要死因以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美国SEER数据库中1988至2011年间诊断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包括阑尾)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婚姻状态与总因死亡(overall-cause mortality, OM)和肿瘤特异性死亡(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CSM)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婚姻状态(已婚,未婚和离异、分居、丧偶)对结直肠内分泌肿瘤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入组2962例患者中,已婚组占60%,未婚组占14%,分居、离婚、丧偶(SDW)组占2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相比于已婚组及未婚组,SDW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HR=1.15, P=0.038)和总因死亡(HR=1.19, P=0.002)均较高;相比于已婚组,未婚组总因死亡(HR=1.24, P=0.006)较高。结论 SDW患者有较高的CSM和OM;该风险独立于年龄、ENETS分期、肿瘤位置、就诊年份。提醒医务人员在这类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提供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一起对幼儿园供水不合格行政处罚案合议时产生意见分歧的分析,揭示了目前我国非供水单位供应饮水不合格拟行政处罚时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仅对生产和销售无批准文件涉水产品的行为有相应的处罚条款,对使用无批准文件涉水产品的行为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进行行政处罚值得商榷。建议尽快对现有行政法规进行修订,并提出了幼儿园供应饮水不合格适用《食品安全法》进行行政处罚的两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物SO_2、NO_2和PM_(2.5)浓度与合肥市滨湖医院肺炎日门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定量分析2014年安徽省合肥市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日均浓度与滨湖医院肺炎日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单污染物模型中,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后,SO_2在滞后3、4、5 d(lag3、lag4、lag5)时对肺炎日门诊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NO_2滞后2、3、4、5 d(lag2、lag3、lag4、lag5)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PM_(2.5)滞后3、4 d(lag3、lag4)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SO_2、NO_2、PM_(2.5)的滞后效应分别在lag3、lag2、lag4时最明显,当SO_2、NO_2、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肺炎日门诊量分别增加1.54%(95%CI:0.28%~2.81%),1.98%(95%CI:0.89%~3.08%)和0.28%(95%CI:0.06%~0.50%)。多污染物模型中,当模型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染物后,各污染物对肺炎日门诊量的效应估计值均较单污染物模型降低,但并不改变各污染物与肺炎日门诊量之间的正向关联。结论合肥市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浓度升高可能引起医院肺炎日门诊量增加,且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合肥市温度对居民死亡的影响,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07-2016年居民死亡、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每日平均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健康影响,并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合肥市每日平均温度与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以平均温度的中位数(18.1℃)作为参考值,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最小时,平均温度为26.7℃、28.1℃。冷效应具有滞后性,非意外及心血管死亡效应均在滞后2 d开始出现,持续至滞后12 d,对应的最大RR值分别为1.066(95%CI:1.032~1.101)、1.092(95%CI:1.039~1.148)。热效应表现为急性,居民非意外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在当天最大(RR非意外死亡=1.194,95%CI:1.109~1.285;RR心血管死亡=1.148,95%CI:1.021~1.292),持续1 d。累积冷效应随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非意外死亡的累积热效应在滞后3 d达到最大,持续至滞后11 d,而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则在滞后4 d达到最大,持续至滞后10 d。结论 合肥市温度影响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疾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肥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暴露对成人内科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18年逐日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气象资料及成人内科日门诊量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控制时间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评估颗粒物浓度对成人内科门诊量的影响,包括滞后效应(lag0~lag7 d)和累积滞后效应(lag01~lag07 d),同时分析引入其他污染物后,对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成人内科门诊量效应的影响。计算大气颗粒物浓度每升高10μg/m^(3),成人内科门诊量增加的超额风险(E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合肥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升高与成人内科日门诊量增加存在关联。PM_(2.5)每升高10μg/m^(3),成人内科日门诊总量、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和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效应值分别在lag04、lag07和lag04 d达到最大,ER(95%CI)分别为1.04%(0.39%~1.70%)、0.74%(0.06%~1.43%)和2.61%(1.27%~3.96%);PM_(10)每升高10μg/m^(3),成人内科日门诊总量和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效应值分别在lag0和lag07达到最大,ER(95%CI)分别为0.41%(0.06%~0.76%)和0.77%(0.29%~1.26%)。结论合肥市PM_(2.5)、PM_(10)浓度升高可能会增加成人内科门诊量,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多种微创技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胆道镜取石和钬激光碎石联合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情况。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和复发。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1.6±56.6)min、(137.6±82.2)m L、(151.3±66.6)m L和(16.6±3.1)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未发现结石残留。术后随访显示,仅3例(3.8%)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其他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多种微创技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取石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