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合肥市2007-2016年日平均温度与居民非意外死亡人数的关系
引用本文:唐静,肖长春,张俊青,耿茜雅,崔龙江,翟金霞.合肥市2007-2016年日平均温度与居民非意外死亡人数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4):422-425.
作者姓名:唐静  肖长春  张俊青  耿茜雅  崔龙江  翟金霞
作者单位: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安徽 合肥 230032;
基金项目:国家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国卫办疾控函〔2015〕397号);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0311011105)
摘    要:目的 探讨合肥市温度对居民死亡的影响,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07-2016年居民死亡、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每日平均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健康影响,并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合肥市每日平均温度与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以平均温度的中位数(18.1℃)作为参考值,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最小时,平均温度为26.7℃、28.1℃。冷效应具有滞后性,非意外及心血管死亡效应均在滞后2 d开始出现,持续至滞后12 d,对应的最大RR值分别为1.066(95%CI:1.032~1.101)、1.092(95%CI:1.039~1.148)。热效应表现为急性,居民非意外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在当天最大(RR非意外死亡=1.194,95%CI:1.109~1.285;RR心血管死亡=1.148,95%CI:1.021~1.292),持续1 d。累积冷效应随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非意外死亡的累积热效应在滞后3 d达到最大,持续至滞后11 d,而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则在滞后4 d达到最大,持续至滞后10 d。结论 合肥市温度影响居民非意外及心血管疾病死亡。

关 键 词:温度    死亡    时间序列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收稿时间:2017-09-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non-accidental mortality in Hefei City from 2007 to 2016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