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级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级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作为三级卫生网络尚不健全下的过渡时期的一种补偿有其可行性。它以优势互补为主要模式,建立社区医疗卫生下伸系统,医院保健系统和临床科室卫生服务系统,以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为主要行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快捷、廉价、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使医院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从而得到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寻找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74例及同期未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32例。测量FEV1%,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运动能力及计算BODE指数。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GRQ评分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SGRQ总分与FEV1%(r=-0.223,P<0.05)、mMRC评分(r=0.850,P<0.01)、6MWT(r=-0.826,P<0.01)及BODE指数(r=0.767,P<0.01)显著相关。通过对COPD各个亚组分析,B、C、D组患者SGRQ总分均与是否参加肺康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13和-0.3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后仅纳入了mMRC评分、6MWT和是否参加肺康复作为SGRQ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三者总共可以解释SGRQ总分变化的80.4%(R2=0.804,P<0.01)。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肺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孙卫东  聂洪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69-2970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76例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与老年人肺脏结构和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住院时间延长,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呼吸道操作及治疗手段的增多,以及抗生素与激素的普遍使用有关.结论:发生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应针对其中每一环节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COPD综合评估方法分组,探讨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作用,寻找最佳肺康复策略。方法将10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据2011年GOLD指南中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为B组(n=37)、C组(n=36)和D组(n=33),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肺康复策略1组(呼吸训练);肺康复策略2组(呼吸训练+运动训练)。随访24周,比较肺康复前后及各组间肺功能指标FEV1%pred、慢阻肺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BODE指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肺康复干预,在B组和C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2组的疗效最好,CAT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6MWD在肺康复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1组和肺康复策略2组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对照组好。相关分析显示CAT评分与FEV1%pred、mMRC评分、BODE指数、6MWD显著相关。结论基于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组选择不同的肺康复策略可以取得最佳的肺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6.
刘泳  聂洪玉  刘萍  孙楷 《海南医学》2011,22(22):75-76
目的探讨术前苯丙哌林预处理对支气管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18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予氧气雾化吸人利多卡因+口服苯丙哌林;对照组予氧气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较好,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苯丙哌林预处理能明显增强了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的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COPD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完毕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评估患者治疗效果。采用德国耶格公司MasterScreen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二者比值(FEV1/FVC);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采用WHOQol-BREF生活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再住院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呼吸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d后FEV1、FVC、PaO2、S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FEV1、FVC、PaO2、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无创呼吸机用于COPD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水平,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能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病理细胞学确诊的肺癌,依据纤支镜所见,将其发生部位差异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表明,肺癌发生部位的分布显著的不均匀性的原因是气道阻力大小和通气量多少及通气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萍  聂洪玉  王丰  刘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88-3588
目的 观察膀胱造瘘管与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用于治疗气胸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81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第1组:膀胱遗瘘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和对照组(第2、3组: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各一组),每组27例,观察3组置管引流时间、皮下气肿发生率、脱管发生率及堵管率.结果 3组引流管脱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组和第2组堵管率高于第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造瘘管与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均系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有效工具,但采用膀胱造瘘管治疗气胸比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治疗气胸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76例老年病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与老年人肺脏结构和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住院时间延长,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呼吸道操作及治疗手段的增多,以及抗生素与激素的普遍使用有关。结论 发生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应针对其中每一环节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