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双环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经皮肝活检观察治疗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双环醇可以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和GGT水平,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LN、CⅣ和PⅢP水平,尤其PⅢP和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和0.530,P<0.01)。结论双环醇可以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ngiogenesis activity with a recombinant Ag43/FGFR1 chimeric protein(AF)vaccine in a mouse H22 hepatoma model,tumor volum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mice were studied at a 3-day interval.Microvessel density(MVD)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endothelial deposition of autoantibodies within tumor tissues was exa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and anti-FGFR1 antibody-producing B cells(APBCs)were tes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assay.Compared with 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 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mRNA表达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体内抗HBV的效果.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具有复制能力的HBV真核表达质粒来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根据注射后第1天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从35只小鼠中选出24只进行配对,分为PAP治疗组(腹腔注射0.25 mg/kg PAP)和对照组.于PAP注射前、注射后第1、3、5、7天,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血清HBV DNA水平.注射后第7天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HBsAg、HBeAg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PAP腹腔注射后第1、3、5天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23%(t=116.3,P<0.05)、47%(t=38.2,P<0.05)、68%(t=23.7,P<0.05),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36%(t=34.2,P<0.05)、55%(t=61.6,P<0.05)、83%(t=98.8,P<0.05),对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70.7%(t=6.6,P<0.05)、86.9%(t=5.9,P<0.05)、95.2%(t=36.6,P<0.05)、95.3%(t=19.7,P<0.05).结论 0.25 mg/kg剂量的PAP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体内对血清和肝组织的HBsAg、HBeAg的表达及HBV DNA的复制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郭峻莉  翁志宏  郑少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245-1247,1252
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GFR1,并检测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FGFR1的全段基因cDNA,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FGFR1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正确,该质粒在体外转染CHO细胞后可表达FGFR1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pcDNA3.1(+)-FGFR1重组质粒能在体外表达FGFR1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内环境的影响以避免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免疫学指标血清补体及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常规血液学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以及反映凝血功能状态的国际标准化指数INR。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和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上升。血清钠水平上升而钙水平降低,提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纠正低钠血症并应注意钙剂的补充。血清补体C3、C4水平上升而补体活性CH50则无明显变化,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凝血功能状态明显改善,而外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则不受血浆置换治疗的影响。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减轻异常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藉由"跳绳运动加核心肌群训练模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童体适能,培养亲师生规律运动的习惯,以达到健康体重的目标。方法以台东小学1~6年级学生64人为对象,以"跳绳运动及核心训练实验课程"为主轴,藉由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与模式,规划8周包括健康促进6大层面的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家长参与、小区介入等实施面向,以体适能前后检测作量性分析依据,自制回馈问卷作为质性分析的依据。结果经过8周的跳绳运动及核心肌群训练后,学生在BMI指数、坐姿体前弯、1min屈膝仰卧起坐、折返跑测验、立定羽球掷远、30m冲刺及垂直跳测验等项前后检测,表名训练模式能增进学生的体适能;问卷回馈分析显示,学校在健康促进6大层面所实施的策略,有助于提升亲师生的运动意愿。结论在学校实施"跳绳运动及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增进学童的体适能的增进,是具体可行之策略。  相似文献   
9.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c-统计值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该值等同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并求出作为判断患者3个月内生存与否的MELD最佳临界值。方法121例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与非PE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81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PE组35例,非PE组46例)。MELD分值在20~30和30~40范围内的患者病死率,PE组病死率分别为31.6%、57.7%明显低于非PE组的67.6%、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或超过40的患者病死率,PE组为93.3%,非PE组为10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模型判断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最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80.0%,特异性52.0%,c-统计值为0.777;而非PE组的临界值为25,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86.7%,c-统计值为0.869。结论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患者短期内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FI)与高频超声结合eFlow成像技术在评价鸡FGFR1重组蛋白联合低剂量吉西他滨抗小鼠肿瘤血管生成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40只小鼠皮下接种2×106个肿瘤细胞(Meth A模型),7 d后随机分成以下4组(10只/组):cFR蛋白疫苗联合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组(C+G组)、 cFR蛋白疫苗单独治疗组(cFR组)、低剂量吉西他滨单独治疗组(G组)、生理盐水非治疗对照组(NS组).于分组后第4周使用CDFI及高频超声eFlow 显像显示小鼠肿瘤内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并计算瘤内的血管和肿瘤的像素比(即血管/肿瘤像素比).结果 ①40只小鼠种植肿瘤后均形成皮下明显的肿瘤结节.②eFlow成像较CDFI更能显示肿瘤内分支细小血管,彩色血流溢出少,敏感性更高.③C+G组、cFR组、G组、NS组肿瘤内的血管/肿瘤像素比(%)呈升高趋势,C+G组、cFR组、G组分别与NS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频超声结合eFlow 显像技术能够显示肿瘤微小血管生成情况,为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效提供了一种实时且无创的、敏感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