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手术切除指征.方法 对124例PLG病人术前B超、手术切除标本及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标本示PLG直径<1 cm者共72例,≥1 cm者52例.病理示:胆固醇性息肉59例(47.6%),胆囊腺瘤35例(28.2%),炎性息肉18例(14.5%),胆囊癌8例(6.5%),其他4例(3.2%).良性组与潜在恶性及恶性组病人年龄、息肉数目、PLG大小、PLG形态、胆囊结石、血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1~71.6,P<0.05).结论 PLG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均应手术切除:病人年龄≥50岁的单发息肉,并存胆囊结石,息肉直径≥1 cm,广基息肉或血流信号丰富,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脾脏肿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血管瘤14例,错构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炎性假瘤2例,血管肉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脾切除术15例、脾部分切除术4例、腹腔镜脾切除术6例、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5例、胰体尾并脾切除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良性患者术后长期存活,恶性患者手术后需接受综合治疗.结论 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主要方法.治疗首选手术,脾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较好,恶性肿瘤应在术后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神经系统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文章以学生为中心,在神经系统教学过程中对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宗旨和理念,在学时不断缩减的基础上,构建以神经信号传导通路为主线的整体框架,整合部分教学内容并调整授课顺序,重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打造神经系统解剖学创新教学新模式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哆醇诱导的大鼠感觉神经元病模型的特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实验数据。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早、晚2次,腹腔内注射800 mg·kg~(-1)·d~(-1)吡哆醇,持续8d,制作感觉神经元病动物模型。通过对比大鼠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学、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量等实验方法,对模型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吡哆醇造模后,动物步态蹒跚,其身体平衡及稳定性变差;足底的温度觉和痛觉敏感度显著降低;坐骨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降低;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萎缩、变性伴有坏死,坐骨神经发生轴索变性,伴有髓鞘塌陷、扭曲;腓肠肌湿重显著降低。结论:通过腹腔注射过量吡哆醇的方法制作的动物模型符合预期的感觉神经元病的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打造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在对局部解剖学的课情、学情及教情现状深度剖析基础上,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就“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怎么评”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了临床手术案例导向-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总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认同度达90%。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卵圆细胞移植后对受损肝脏具有修复作用.目的:观察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对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期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DA大鼠,受体为雌性Lewis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实验组(移植过程中供肝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注射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1×109 L-1).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撤他克莫司后的中位生存期和累积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肝肝细胞受损情况弱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肝合成和排泄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在移植肝脏内种植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可有效改善移植肝功能,并且明显延长受体生存时间,提高累积生存率,该结果可能与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在移植肝内增殖分化,修复受损肝脏和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受体来源转染pBLAST2-hHGF质粒肝卵圆细胞(HOC)对受体大鼠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二袖套法复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对照组(A组)、HOC移植组(B组)、pBLAST2-hHGF/HOC移植组(C组),每组均设受体大鼠60只,A组仅行原位肝移植术,B组术中供肝种植HOC悬液,C组术中供肝种植pBLAST2-hHGF/HOC悬液.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MST)、肝功能(ALT、DBil、GGT、ALP、XCHE和ALB).结果 A组术后MST明显短于B组和C组,而B组又短于C组;B组和C组大鼠术后肝细胞受损情况弱于A组(P<0.05),合成功能和排泄功能好于A组(P<0.05),上述肝功能指标,C组要好于B组(P<0.05).结论 使用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在移植肝脏内进行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移植肝脏的肝功能,并且明显延长受体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背景:肝卵圆细胞移植后对受损肝脏具有修复作用。 目的:观察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对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期及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DA大鼠,受体为雌性Lewis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实验组(移植过程中供肝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注射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1×109 L-1)。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撤他克莫司后的中位生存期和累积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肝肝细胞受损情况弱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肝合成和排泄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在移植肝脏内种植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可有效改善移植肝功能,并且明显延长受体生存时间,提高累积生存率,该结果可能与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在移植肝内增殖分化,修复受损肝脏和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SPOP)在体外对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利用质粒过表达和shRNA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敲低SPOP的稳定转染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SPOP过表达和敲低效果,然后利用体外Transwell实验检测SPOP对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利用划痕实验再次检测SPOP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稳定转染HepG2中SPOP过表达和敲低效果明显;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POP后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敲低后其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上升。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POP对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影响与Transwell实验一致。 结论 SPOP在体外可以负性调控HepG2细胞的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以往干细胞种植后的定植示踪技术有磁探针标记、荧光示踪标记法、慢病毒感染荧光标记法及性别交叉Y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法,各有优缺点。 目的:应用SRY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受体来源肝脏干细胞(肝卵圆细胞)在移植肝内的定植情况。 方法: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DA大鼠,受体为雌性Lewis大鼠,设受体大鼠60只,肝卵圆细胞为Lewis大鼠来源的雄性细胞,移植中供肝种植肝卵圆细胞悬液。应用SRY原位杂交染色技术观察受体来源的雄性肝卵圆细胞在雌性移植肝内的定植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注射种植的肝卵圆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主要定植在移植肝内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应用SRY原位杂交染色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到受体来源肝脏干细胞在移植肝内的定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