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后溪、申脉及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早已得到临床实践的验证,而各类型颈椎病又有其特有的表现,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熟练运用八脉交会穴中的后溪与申脉,加颈部夹脊穴及辨证选穴,治疗各类型颈椎病效果显著。特列举验案3则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生于中年。笔者自 1997— 2 0 0 0年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96例 ,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男 38例 ,女 58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70岁 ,以 35~ 50岁多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7年。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56例 ,药物治疗对照组 4 0例。两组资料比较 ,其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以及影像检查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①反复发作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 ,甚至…  相似文献   
3.
4.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多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该文总结概括了滞针法的效用、部位选择、操作要点,并附医案1则,以证明滞针法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最早由Caplan[1]报道并命名的,是由于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积极地综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我科于2006年至2009年收治TOBS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何剑炜  白慧梅 《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1415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EDV、右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椎动脉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在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保留灌肠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昏迷患者促苏醒及并发症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昏迷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法救治中风急性期意识障碍及控制并发症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通腑泻浊方灌肠预防甘露醇肾损害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在不减低甘露醇剂量以保持疗效的前提下,利用通腑泻浊方灌肠预防甘露醇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常规应用甘露醇作为主要脱水剂,治疗组在应用甘露醇的同时加以中药保留灌肠30 min,1日1次;对照组用甘露醇时不予以灌肠。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5天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量等。结果治疗组发生甘露醇肾损害2例,发生率9.1%;对照组1例因脑水肿加重死亡,发生甘露醇肾损害10例,发生率38.5%,经统计学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项肾功能指标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浊方保留灌肠在预防重症脑梗死患者应用甘露醇导致肾损害方面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感觉障碍18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中风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治疗 188例 ,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液流速变化。结果与结论 总有效率为 96 %。治疗前后高切速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 ) ,低切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液流速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椎动脉、基底动脉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说明针刺改善了患者血液的粘、凝、聚、浓状态 ,能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