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沈阳地区健康人群心血管预后中间终点指标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证医学近年来重视心血管预后的中间终点指标,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压、左室肥厚、动脉顺应性、脉搏波速度(PWP)等,而这些指标在健康人群中的评估及随龄变化尚少报道。我们在参加国家“973”项目观察个体化机体衰老生物标志的同时,通过无创手段研究了沈阳地区健康人群心血管预后的中间终点指标及与年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缺血和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中缺血和再灌注时 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 PTCA术对改善 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 5 .5± 10 .2 )岁 ,采用光盘连续监测记录 PTCA过程中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分别于球囊扩张前 ,首次球囊扩张期间 ,球囊扩张后 5 s和反复多次扩张结束后 30、6 0、12 0、180 s,测定 QT间期和 RR间期 ,所有值均用 QTL C=QT 0 .15 4(1- RR)公式进行心率校正 ,QTd=QTmax- QTmin。结果 :QTd在球囊扩张期间比扩张前明显增大 (P <0 .0 5 )。 QTd在反复球囊扩张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比扩张期间显著减小 (P <0 .0 1) ,同时 QTmax明显减小 ,而 QTmin不变。结论 :PTCA球囊扩张期间 ,由于产生一过性短暂的缺血使QTd增加 ,而再灌注后 ,QTd得到改善可能与缺血预适应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GFA)注射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评价较长时间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药对照试验,由全国5个中心完成.入选不伴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动态心电图评价)病人,室性期前收缩平均每小时≥150次,伴或不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采用3:1随机对照使用GFA或盐酸普罗帕酮.采用静脉负荷加维持量的方法维持6 h.GFA组6 h取得疗效者延长用药至24 h.用药前一天和用药日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进行疗效评价.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观察不良事件.结果 共入选200例病人,用药前二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匹配.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有高于盐酸普罗帕酮(分别为66.9%;54.5%)的趋势.总有效率GFA组与盐酸普罗帕酮组无统计学差异.GFA抑制室性期前收缩的程度以及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出现时间好于及早于盐酸普罗帕酮组.GFA较长时间用药可使疗效提高,耐受性较好.结论 GFA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其疗效相当于盐酸普罗帕酮,较长时间用药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AngⅡRPMI1640培养液(10-6 mol/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MTT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β-gal染色、细胞周期分析鉴定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衰老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分析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测定磷酸化ERK1/2水平。结果 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81.9±0.04)%,P<0.01)〕;约80%的细胞呈现β-gal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AngⅡ诱导组衰老的细胞体积较大,核形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于12 h明显增加,24 h达到高峰(P<0.01),36 h下降至稳定,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AngⅡ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Bcl-2/Bax比值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alsartan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p16INK4a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寻求廷缓内皮细胞衰老途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子血管紧张素Ⅱ及Valsartan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及Valsartan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鉴定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率显著增多81.24%±6.46%,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88.36%±6.45%),p16INK4a 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予以Valsartan干预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染色率减少,G0-G1细胞减少,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分子机制可能通过下调p16INK4a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有关,Valsartan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控p16INK4a的表达发挥其延缓3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大鼠血管衰老性重塑形态学变化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探讨血管衰老性重塑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干预血管衰老提供分子靶点。方法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及内皮细胞显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4、10、16月和24月龄大鼠血管重塑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随增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纤维化程度增高,内皮细胞形态呈现衰老改变,p16INK4a和p21cip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结论血管衰老性重塑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蛋白p16INK4a和p21cip1的表达有关。进一步阐明其调控机制可为延缓血管衰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Levosimendan)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病人50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40%),其中实验组26例,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射血分数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用药前两组比较,其基本生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部分病人与用药前做了自身对照,左西孟旦在提高射血分数和每搏量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实验组9例(占34.62%),停药2例;对照组6例(占25.00%),停药4例。结论左西孟旦可引起CHF病人呼吸困难程度下降,全身状况改善,射血分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基因5'端启动子五核苷酸重复序列(PNR)数目与Lp(a)水平及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对59例男性MI患者、78例同性别同胞和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行临床检查,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行apo(a)基因5'端PNR数目的检测,研究其与Lp(a)水平及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MI组Lp(a)(602±583)mg/L,同胞组(423±365)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6±144)mg/L(P<0.01),且MI组更高于同胞组(P<0.01).载脂蛋白(a)基因5'端PNR扩增产物中观察到五种等位基因,MI组和同胞组PNR-8发生率最高(63.6%和34.6%),对照组PNR-10最常见(40.8%).PNR8/8基因型MI的患病危险为非8/8基因型者的8.09倍(P<0.01),PNR9/8基因型MI的患病危险为非9/8基因型者的30.20倍(P<0.01).MI组和同胞组PNR平均-8、8.5基因型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po(a)基因5'端PNR数目与Lp(a)水平及MI发病密切相关,PNR-8/8基因型可能是MI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容积值与左室造影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国内三维超声心动图(3DE)计算机软件系统,测定20例正常人及4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左室容积值,观察各组心血管病左室长轴,短轴内壁周长及周长缩短率的变化,并就10例患者进行了3DE与左室造影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与各心血管病组左室容积值差异显著;差异的内在规律集中在心室短轴缩短率的变化上;3DE测定的左室容积值与左室造影所测参数比较,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10.
洛沙坦对心脏和动脉衰老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及洛沙坦的干预作用,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I(AT1R)拮抗剂(ARB)对心脏和动脉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分为成年组、老龄组、洛沙坦组,生化法测心肌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主动脉NO生成量,比色法测主动脉NOS活力。结果与成年组比较,老龄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TGFβ1表达上调,乙酰胆碱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受损(P<005),NO量及总NOS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与老龄组比较,洛沙坦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P<005),心肌TGFβ1表达减少,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提高(P<001),NO量及总NOS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随着增龄,心肌纤维化程度增高,TGFβ1表达逐渐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洛沙坦可抑制老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对增龄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不良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