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一种老年多发,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且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疾病。DLSS治疗方法较多,开发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医生应用高质量指南是提高DLSS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目的 采用AGREEⅡ及RIGHT评价DLSS相关指南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为DLSS指南制订及报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补充检索医脉通数据库(Medlive)、世界卫生组织(WHO)、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GC)和苏格兰院际间协作网(SIGN)等指南库中有关DLSS的临床实践指南、共识或规范,检索时限均为2010-01-01至2022-01-01。由两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评价,并在文献中推荐意见等级统一前提下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2篇共识;1篇指南为中医指南,3篇指南为循证指南。AGREEⅡ评价结果显示纳入6篇文献的实际总得分/总最高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点按新落枕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治愈21例(70.0%),好转9例(30.0%),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20例中,治愈3例(15.0%),好转15例(75.0%),未愈2例(10.0%),总有效率为90.0%.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丰富基层医生的临床知识及实践经验,本栏目特携手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为广大读者提供安全实用、简单有效、易于开展的系列技术讲座,旨在打造一个凸显中西医实用特色技术、供广大医生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平台,借此平台推广较为成熟的临床实践经验及技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套管式长针属古代“九针”中“长针”的范畴,可祛深邪久痹,通过松解神经根,刺激相应区域的肌肉,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套管式长针深层软组织松解术依据中医学经筋理论和以痛为腧理论,属于古代针刺中的“经刺”“报刺”“恢刺”及“合谷刺”等范畴。通过针刺疏散瘀滞之气血,以通治痛。套管式长针弥补普通毫针刺激量小及松解类针具风险较大的不足,兼具针刺调衡、提插松解的双重作用。套管式长针深层软组织松解术对深层肌纤维紧张所导致的各类难治性疼痛类疾病疗效明显,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主要影响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的病因没有完全清楚,目前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值得研究。现将OA的研究及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对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影响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132例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显著;对照组的安全率为86.4%,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7.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腰背肌纤维炎引发腰背板滞疼痛中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改善了疼痛状态,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膝骨关节炎(KOA)发病率和患病率居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单一疗法或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不能有效缓KOA解患者慢性疼痛。基于循证理念,采用多阶段优化策略(MOST)框架,在以筋代骨和经筋理论指导下,以KOA核心方案为基础,探索最优的中医联合疗法,从而构建KOA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核心方案、经筋推拿、经筋针刺和简化太极拳。本综合方案体现最佳证据下医患共同决策的循证理念,提供中医复杂干预方案构建的方法学范例。依据MOST框架,未来将采用析因设计RCT筛选最优方案,并通过实用性RCT评价最优方案在目标解决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德尔菲法, 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果, 进行2轮专家咨询, 从均数、重要性评价、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等角度评价专家咨询结果, 并通过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推拿治疗疼痛疗效影响因素框架。本研究第1轮发放专家调查问卷40份, 回收有效问卷37份, 积极系数为92.5%;第2轮发放专家调查问卷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6份, 积极系数为80.0%。第2轮整体协调系数为0.68, 根据各条目的均数及重要性评价, 2轮专家咨询重要性评价≥80%的条目进入专家共识会议, 最终确定22项条目, 概括为诊断因素、治疗因素、预后因素、患者因素和医患沟通5个影响因素, 形成推拿治疗疼痛疗效影响因素框架。该框架模型可指导青年推拿医师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还明确提出推拿治疗疼痛疗效不仅与疾病诊断和手法操作有关, 还与功能锻炼、居家康养、医患沟通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第三节:叩打肩井通经络(1)练习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双臂上举,双手五指并拢成钩状;(2)以双手指尖叩击同侧的肩井穴及其周边部位,左起右落,以达到点穴通经的目的(见图1)。本节时间约1~2分钟,或左右各50次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肌筋膜链角度,探讨足三阴经筋的解剖基础,为临床经筋疗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分析足三阴经筋的分布、病候,并与肌筋膜链前深线解剖、功能对比,阐释足三阴经筋的解剖结构。结果:足三阴经筋的线性分布呈现混合分布趋势。在足踝小腿部,长屈肌及肌腱可视为足太阴经筋,趾长屈肌及肌腱可视为足少阴经筋。在阴股部,股内侧肌及股内收肌群的股骨止点可被视为足太阴经筋,股内收肌群结合体可被视为足厥阴经筋,大收肌后部及半腱肌半膜肌可被视为足少阴经筋。在躯干部,足太阴经筋与腰大肌筋膜密切相关,足少阴经筋与脊柱椎体前筋膜更为切合。从功能上,足厥阴经筋突出了股内收肌群与耻骨的解剖关系,足少阴、足太阴经筋突出了下肢内侧与腰腹的关系。结论:足三阴经筋分布与下肢内侧及腹腔后壁肌筋膜密切相关,由于经筋的功能性,需要进一步从解剖、功能、生物力学和病候等方面对足三阴经筋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