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于治疗前、后14、28d分别进行临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14d为(73.0±16.52)分及28d为(84.1±15.5)分,而对照组14d为(53.3±21.07)分及28d为(64.9±20.02)分。2组治疗前、后14、28d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1例出现轻微血糖升高,治愈后恢复正常。结论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额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额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CCA)永久性阻断法(2一VO)建立VD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2VO组和葛根素组,各组大鼠又分为4、8周2个时间点。用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额叶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结果2-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潜伏期明显缩短,但与22VO组比较葛根素大鼠潜伏期均显著延长。2-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额叶bcl-2的表达水平及凋亡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葛根素组bcl-2的表达水平较2-2VO组明显增高,而凋亡细胞数较2-2VO组明显减少。结论葛根素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ennedy病的临床、电生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4例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缓慢起病。首发症状为双下肢无力2例,咀嚼肌无力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进行性无力,肌肉萎缩,下肢相对较重,进展缓慢;4例患者均有肌束震颤,舌肌萎缩;乳房女性化3例,性功能减退2例。4例均有血清肌酸激酶增高,3例血脂增高、性激素水平升高,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EMG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4例患者的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数为45~52。结论 Kennedy病是相对进展缓慢的四肢近端、延髓肌受累,以及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神经系统变形疾病,本病的确诊有赖于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stematrophy,MSA)是一组原因未明的成年起病的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相继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主要累及植物神经、锥体外系和小脑,可分为ShyDrager综合征(SDS)、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和纹状体黑质变性(SND)等三种临床亚型。三者发展到后期,临床表现有重叠,MSA早期症状并不都十分典型[1],故易误诊,现将临床遇到的26例多系统萎缩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39~71(56.5±5.4)岁;起病年龄38~65(48.2±3.2)岁;病程1~11(5.2±4.6)年。均无家族史。1.2方法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5.
翼两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来  王庆波 《河北中医》2000,22(3):207-207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我们探索出翼两针疗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疗效。 1 996~ 1 998年 ,我们共收治中风偏瘫患者 2 0 0例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严密观察比较了翼两针法同体针的临床疗效 ,翼两针法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按照 1 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标准 [1]诊断。所选择病例皆为住院病人 ,对意识不清及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予以排除。2 0 0例患者病程最长 2 74日 ,最短 1日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1 2岁 ;中经络者1 92例 ,中脏腑者 8例。2 0 0例随机分为 2组 ,…  相似文献   
6.
慢性脑缺血痴呆大鼠额叶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明则  王新来  吴海琴  赵英贤 《疑难病杂志》2008,7(11):648-650,F0003
目的探讨额叶细胞凋亡在慢性脑缺血所致大鼠痴呆中的作用。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CCA)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双侧CCA而不予结扎。采用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大鼠额叶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术后1周和3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潜伏期分别为(232±13)s和(220±14)s,而假手术组均为(300±0)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额叶Bcl-2的表达及凋亡细胞分别为(28.5±2.1)个/视野和(65.2±9.7)个/视野,假手术组分别为(2.6±1.0)个/视野和(4.3±1.4)个/视野,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额叶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后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接收治疗的8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药物具有抗炎、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平衡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且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头部外伤 3周以后出现症状者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具有包膜。好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以老年男性多见。早期血肿较小 ,可无临床症状 ,以后血肿逐渐增大 ,由于过程缓慢 ,外伤轻微 ,多被遗忘 ,由于临床表现多样 ,极易误诊。本组患者来院就诊前均误诊为脑梗死。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影响。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患者中男 2 7例 ,女5例 ,年龄最小 43岁 ,最大 88岁 ,平均 6 4 .3岁 ,5 0~ 6 9岁 2 5例 ,占 78%。病史最短为 3 7d,最长为 2年 ,平均病程 84d,6 0~ 90 d发病 2 6例 ,占81 %。 2 2例患者能提供…  相似文献   
9.
<正>臂丛神经支配上肢、肩周、胸上部和外侧部骨骼肌的运动及感觉,是一组重要的外周神经,并且走形复杂。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会导致上肢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致残率高,而且难以恢复。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汇报如下,并将其机制进行探讨。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农民。因右手麻木3 y,加重伴活动不灵6 m入院。患者于3 y前受凉后出现右手麻木,无肢体活动不佳,无头痛头晕,无双下肢疼痛,未诊治。此后右手麻木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初步阐明miRNA-15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通过Longa等改良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血管。采用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缺血梗死体积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 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高表达,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