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滤清除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对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血滤组(HF组)85人,非血滤组(NHF组)93人。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和全身表现,观察各时相点促炎细胞因子血清IL-6的测定值的差异。结果HF组与NHF组比较: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为(18.8±4.2)hvs(89.7±28.1)h(P〈0.05);治疗后第10天APACHEⅡ积分为(5.5±3.6)分vs(13.8±3.8)分(P〈0.05);住院天数和医疗费为(28.2±12.4)天vs(42.4±11.2)天和(4.38±2.8)万元vs(7.46±2.2)万元,(P〈0.05)。治疗后各时相点血清IL-6检测结果:HF组较NHF组显著降低(P〈0.05);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47%vs.36.28%和4.28%vs.12.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短时血滤有利于纠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使病情减轻,降低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唐山市近年来女性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唐山市女性性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7-2012年共报告女性性病病例3 124例,平均发病率为14.4/10万。其中以梅毒为主,占66.2%;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占报告性病总数的78.5%;感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51.7%。结论唐山市女性性病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以梅毒发病数最高且增长幅度最大,因此应加大对梅毒等性病的防控力度;分析结果提示女性婚前性行为普遍且年龄较轻,应加强对未婚女性尤其是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及自我防护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不同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平片无张力式疝修补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642例腹股沟疝行传统疝修补术534例(583侧,传统组),平片无张力式疝修补术57 例(60 侧,平片无张力组),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51例(54侧,疝环充填组)。比较3 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4.26±4.56) min,明显少于平片无张力组的(40.35±6.24) min (P<0.05)和疝环充填组的(49.12±8.69) min(P<0.01); 而平片无张力组又明显少于疝环充填组(P<0.01)。传统组、平片无张力组及疝环充填组并发症分别为6 例(1. 12%)、1 例(1. 75%)及0 (P>0. 05) 。传统组术后疝复发率为5. 99%(32/534),明显高于平片无张力组(0)和疝环充填组(0),P<0.05。传统组、平片无张力组及疝环充填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11±3.06) d、(5.38±2.53) d及(6.19±3.61) d,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传统组为(16.98±4.35) d,明显迟于平片无张力组的(7.26±2.46) d和疝环充填组的(8.02±3.35) d (P<0.01)。结论 疝环充填式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较传统疝修补能明显降低术后疝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诱发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根据Ranson系列预后判断标准和APACHEⅡ评分,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手术病例),将我院2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AP组(A组)(182例),SAP非手术治疗组(B组)(54例)和手术治疗组(C组)(38例),取同期不伴急性炎症的胆囊结石患者80冽为对照组。研究各组血清生化检验结果和治疗、预后:结果B组和C组平均血钾、血尿素氮和肌酐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SAP患者腹腔内渗液量与AR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33.p<0.05)。结论ARF是SAP致命性的严重并发症,尽早明确SAP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切实可靠的引流,是防治SAP并发ARF,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在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救治中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我科近 2年来收治并接受营养支持的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 96例 ,其中EN组 4 9例和PN组 4 7例 ,观察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及促炎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α)等指标。同时对两组病人排便时间、消化道出血及腹泻、住院时间和费用等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PN组病人于营养支持第 10天血糖、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显著高于EN组 (P <0 .0 5 ) ;EN组各临床症状均优于PN组 ,平均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PN组 (P <0 .0 1) ;两组病人的促炎细胞因子、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及氮平衡等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均明显升高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营养支持能改善胸腹腔合并损伤病人的预后 ,促进创伤痊愈 ,而肠内营养支持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更适应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3种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方式的不同,分为Roux-en-Y型P空肠袢食管吻合术组(R组,16例)、Roux-en-Y型J形空肠贮袋食管吻合术组(JP-R组,12例)及间置空肠贮袋食管吻合术组(IP组,15例)。比较3种术式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进食后症状、单餐的进食量、体重和血清营养指标以及胃排空时间。结果JP-R组和IP组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P-R组和IP组较R组能显著提高进食量和增加体重,部分血清营养指标明显改善,胃排空时间亦延长(P<0.05)。而JP-R组和I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Roux-en-Y型J形空肠贮袋食管吻合术与间置空肠贮袋食管吻合术,是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较理想术式,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ҽԴ��Ƣ���˵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医源性脾损伤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26例与手术操作相关的脾损伤病例。结果全组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医源性脾损伤发生于结肠手术中占31%(8/26)、胃手术中占27%(7/26)、胰腺手术中占15%(4/26),其他手术中占27%(7/26)。本组均经手术治愈,其中行单纯脾切除6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2例,脾修补5例,13例应用了局部止血措施。结论良好的麻醉和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医源性脾损伤的发生,而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术式是治疗医源性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短时血滤清除血清白介素-6(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血滤组(HF组)85人,非血滤组(NHFF组)93人.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APACHE II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比较各时相点促炎细胞因子血清IL-6的测定值.数据以SPSS统计软件处理,采用SNK-q检验和X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F组与NHF组比较: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为(18.8±4.2)h vs.(89.7±28.1)h(P<0.05);治疗后第10天APACHE Ⅱ积分为(5.5±3.6)分vs.(13.8±3.8)分(P<0.05);住院天数和医疗费为(28.2±12.4)d vs.(42.4±11.2)d和(4.38±2.8)万元vs.(7.46±2.2)万元,(P<0.05).治疗后各时相点血清IL-6检测结果:HF组较NItF组显著降低(P<0.05);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47%vs.36.28%和4.28%vs.12.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短时血滤有利于纠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使病情减轻,降低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大铮 《中国保健》2008,16(1):45-4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96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1例(31/45)行胆管癌切除,17例切除后存活24个月以上,3例死于15个月内,其余存活4~18个月,未切除者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也可以进行放射治疗,未手术者行内或外引流.结论:外科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内外引流手术可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严重肝外伤患者术后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加之术后较长时间不能进食,因而导致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死亡率很高,因此术后营养支持已成为严重肝外伤的处理要点。笔者对57例严重肝外伤患者进行了早期营养支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对象1986年1月~2002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脏外伤患者103例,其中男75例,女28例;年龄16~75岁,平均40.03岁,住院1~176d,平均35.6d。根据简明损伤分级标准(abbreviatedinjuryscale,AIS-90),本组病例中Ⅰ级5例、Ⅱ级13例、Ⅲ级23例、Ⅳ级36例、Ⅴ级13例、Ⅵ级8例。重度肝外伤(Ⅳ、Ⅴ、Ⅵ级)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