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疾病获益感的理论基础、测量工具、表现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疾病获益感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学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已广泛应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随着PICC技术的推广使用,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出现,有文献报道,各种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中导管异位发生率占12.6%,而导管异位于胸壁静脉的报道却罕见。2008年1月,本院为1例患者行PICC置管,因导管顶端异位于胸壁静脉内并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经及时抢救处理,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爱必妥又名西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靶向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IgG1单克隆抗体。它的作用机制是阻断EGFR,从而减少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的侵袭及降低发生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将直接接触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一些药物成分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经口或呼吸道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可致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和造成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总结应用三级监控网实施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体会。成立由病区护士长、肿瘤专科护士、临床护士组成的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三级监控网,明确各级监控网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修订并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规范抗肿瘤药物给药流程,分层级培训临床护士。应用三级监控网实施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后,肿瘤科护士的相关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逐年提高,未发生使用抗肿瘤药物差错。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科病例中,球麻痹患者较多见,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本院收治球麻痹忠者216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院内、出院的饮食健康教育,实施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在原有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持续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偏瘫侧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生回顾干预对癌症终末期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癌症终末期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的顺序编号,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生回顾方法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照顾模式进行护理,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测量的方法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差异。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各个维度评分以及患者的抑郁、焦虑、自卑情绪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能力、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t值分别为4.624、7.559、9.557、12.391、14.341、9.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HAMA、SE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0.451、0.356、0.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抑郁、焦虑、自卑发生率为10.0%、16.7%、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53.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生回顾能提高癌症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自卑的负面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