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9~12月对省内167家瓶装及桶装矿泉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验食品中李斯特菌致病基因。方法 对辽宁省的七类食品共487份进行了李斯特菌的污染调查。采用GB4389.30-94中的方法,采用PCR技术对分离株中李斯特菌的两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O(ListeriolysinO,Hly)和内化素基因(Inemalin,Inl)进行了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李斯特菌38株。其中11株仅有内化素基因,6株同时具有此两种基因,21株上述两种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小鼠毒力试验是判断单增李斯特菌最直观的指标。检测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这两种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3.
纯棉织物的抑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纯棉织物的抑菌效果,笔参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几种不同的产品及洗涤10次、50次后的产品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桶(瓶)装饮用水微生物学检测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与饮水观念的改变,桶(瓶)装饮用水作为清洁、方便的日常生活饮用水来源,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为及时反映桶(瓶)装饮用水的变化情况,了解出现的各种卫生质量问题,近年来,各地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报道,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微生物污染,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带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解李期特菌在我省各类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方法 调查检验了7类食品共487份样品。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4789.30-94规定的检验程序,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特征及动物实验等综合判定。结果 487份样品中检出38株李斯特菌(其中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3株英诺克李斯特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污染率1.03%。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生肉3.53%,其次是肉制品1%和水产品0.5%。结论 应加强对李斯特菌科学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和重新抬头的病原微生物 ,是当前世界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O157:H7大肠埃希菌就是其中之一。自 1982年O157:H7;大肠杆菌在美国首次被分离并确认为食物中毒新型致病菌以来 ,此菌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爆发 ,造成严重危害。 1999年 8月 2 9日 ,美国华盛顿县发生了一起由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7:H7引起的 116人的食物中毒 ,其中 65人住院治疗 ,11名儿童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 ;2人死亡 ,1名 3岁女孩死于HUS ;1名 79岁男性死于HUS及血栓形成后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一食物中毒引起了美国纽约州…  相似文献   
7.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应当具有科学性、规范化的特点。否则,将会减弱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现有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由于参与制定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不同,因而造成某些不一致之处;另外。在实际操作中,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也存在着值得商榷之处。现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关于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和药物分析中。近几年,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多种检测方法。以维生素B6为例,目前国内现行的检测方法有荧光法、微生物法、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无论哪种方法,检测的目标都应该是一种物质——维生素B6(VB6),但查阅了相关标准和近十几年来的相关文献[1,2,3,4]发现,所检测的目标物质并不统一。  相似文献   
9.
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的探讨沈阳卫生检疫局(110005)许谦辽宁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王为黎李斯特氏菌在污染的食物中可长期生存,并且,具有在冷藏条件下生长的能力[1]。许多国家已将李斯特氏菌检验作为食源性致病菌常规检验。为此我们对食品的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光触媒材料抗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对不同光触媒材料抗菌效果进行了检测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含量100mg/L的纳米二氧化钛粉剂肉汤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将含量10g/L的纳米二氧化钛溶液涂布在玻片上,经日光灯照24h,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86.06%~97.5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94.04%~95.81%。污染在纳米二氧化钛粘胶纤维上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经过光照,其菌数下降对数值分别为0.22和0.00;经日光灯照24h,其菌数下降对数值分别为3.32和2.14。将纳米银混溶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60mg/L。污染在载银光触酶粘胶纤维上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经光照,其下降对数值分别为1.07和0.63;经日光灯照24h,其下降对数值分别为1.35和1.46;经紫外光照24h,其下降对数值分别为2.26和2.21。结论纳米二氧化钛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方可显示出抑菌作用;纳米银不经光照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经光照能增强其抑菌效果,紫外光增效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