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按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分离鉴定的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MIC值);用Nitroeephin纸片法测定各菌株产酶情况,统计对苯唑西林不同耐药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率并分析其耐药水平和产酶率的相关关系;PCR测定各菌株含mecA基因情况。结果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64.65%;1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高耐菌株为118株(92.19oA),低耐株为10株(7.81%)。敏感株产酶率为58.57%(41株),高耐株产酶率53.39%(63株),低耐株产酶率40.00%(4株),苯唑西林敏感株与高耐株之间产β-内酰胺酶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含mecA基因的高耐株占95.76%(113/118)、低耐株占60.00%(6/10)、敏感株占10.00%(7/70),高耐株与敏感株含mecA基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β-内酰胺酶和mec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结果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3.89%)、畏寒或寒战(59.18%)、右上腹痛(58.05%)。外周血液白细胞增多占58.8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占60.04%,碱性磷酸酶升高占35.96%。所获116株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03%、27.59%和8.62%。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和泰能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对当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熊亚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40-141,14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如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基本控制正常,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更好地控制其血糖,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熊亚莉 《现代保健》2014,(36):91-92
目的:研究肝恶性肿瘤致多次梗阻性黄疸行ERCP1例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2月间诊治的肝恶性肿瘤致多次梗阻性黄疸患者5例,均进行ERCP术,并分为观察组1例和对照组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情况方面,观察组有轻微发热症状,对照组有黑便、感染及胰腺炎症状,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肝恶性肿瘤致多次梗阻性黄疸并行ERCP患者来讲,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PICC技术应用的护理实践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使护理实践和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通过PICC技术的应用,引入输液护理实践标准,组建PICC专科护士队伍及护理门诊并结合现代护理管理手段,建立PICC技术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60例置管全部1次穿刺成功,无1例非计划内拔管,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从PICC实施中探索护理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最为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护理,从而推动了我院护理实践标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背景: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亚群在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在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下的变化尚不明确。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6例CHB患者(免疫耐受期25例,免疫清除期21例)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NK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免疫清除期CHB患者外周血CD56~(bright)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877±0.493对0.647±0.294和0.546±0.173,P0.05);三组间CD56~(dim)NK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56~(bright)NK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载量在免疫耐受期呈负相关(r=-0.575,P0.05),在免疫清除期则无相关性。各组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NK细胞亚群比例与血清ALT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CD56~(bright)NK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反映CHB患者进入免疫清除期的潜在指标之一,NK细胞及其亚群在抗HBV的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多地类似发热伴血小板下降患者的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后把该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发热疾病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010年5月-201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陆续收治了1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现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术后24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高绍英,刘爱忠,黄志群,沈若玲,曾立云,胡野荣,戴爱萍,熊亚莉关键词体外循环;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因素分析,统计学心律失常是体外循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术后24h内是其高峰期,因而分析心...  相似文献   
10.
femABX家族是一大类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的统称,主要见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迄今已发现20种,主要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有关.转座子插入失活该类基因的葡萄球菌(敏感菌株和耐药株)表现出对甲氧西林及其他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的上升.该类基因可作为新的作用靶位,开发既可克服葡萄球菌属现有耐药又具特异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是因为后者能诱导产生一种新的PBP2a所致.万古霉素则作用于肽聚糖D-Ala-D-Ala从而阻遏细胞壁形成,可用于治疗MRSA感染.但自报道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治疗形势日渐严峻,寻找新的作用靶位开发全新的抗菌药就显得尤为重要.就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可能的新靶位基因的结构、功能、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