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应用青霉胺治疗期间尿液中21种元素的变化.方法 WD患者40例(WD组),青霉胺治疗并低铜饮食;另设健康对照组(n=12).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24 h尿液中21种元素(铬、铁、钴、硒、锰、铜、锌、砷、铍、铝、钒、镍、镉、锑、钡、铅、铊、钍、铀、钙和镁).结果 24 h尿液中7种必需微量元素(铬、铁、钴、硒、锰、铜和锌)检测结果 显示,WD组的锰、铜和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0.01和P<0.01).24 h尿液中12种非必需微量元素(砷、铍、铝、钒、镍、镉、锑、钡、铅、铊、钍和铀)检测结果 显示,WD组的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 h尿液中宏量元素钙和镁检测结果 显示,WD组的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WD患者使用青霉胺驱铜治疗期间,24 h尿液中除铜的排出量增加外,锰、锌、砷和钙的排出量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ATP7B基因8号外显子在中国人中的突变特点.方法 提取141个无血缘关系家系的146例中国人W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8号外显子,并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应用Sequencing AnalysisTM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146例WD患者中共发现93例存在基因突变,c.2333G>T(Arg778Leu)错义突变频率为40.78%,包括26例纯合突变,63例杂合突变,且均伴c.2250C>G(Leu770Leu)多态;1例c.2294A>G(Asp765Gly)错义突变发生频率为0.35%;5例c.2298_2299insC(Pro767Pro)插入突变发生频率为1.77%,其中2例并c.2333G>T(Arg778Leu)杂合突变.5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在146例中国人WD病患者中,除Arg778Leu热点突变和c.2294A>G错义突变外,c.2298_2299insC为中国患者中未曾报道的新型插入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应用青霉胺治疗期间尿液中21种元素的变化。 方法 WD患者40例(WD组),青霉胺治疗并低铜饮食;另设健康对照组(n=12)。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24 h尿液中21种元素(铬、铁、钴、硒、锰、铜、锌、砷、铍、铝、钒、镍、镉、锑、钡、铅、铊、钍、铀、钙和镁)。 结果 24 h尿液中7种必需微量元素(铬、铁、钴、硒、锰、铜和锌)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锰、铜和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0.01和P<0.01)。24 h尿液中12种非必需微量元素(砷、铍、铝、钒、镍、镉、锑、钡、铅、铊、钍和铀)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 h尿液中宏量元素钙和镁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在WD患者使用青霉胺驱铜治疗期间,24 h尿液中除铜的排出量增加外,锰、锌、砷和钙的排出量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铜诱导神经元模型,观察醋酸铜对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凋亡及活化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高浓度铜导致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0,40,80 μM)醋酸铜诱导体外培养72 h的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MTT法检测神经元活力,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Annexin-V/PI法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点活化的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皮层神经元经醋酸铜诱导48 h后,凋亡率上升,细胞活力呈浓度梯度下降,活化的caspase-8和caspase-9在铜诱导4 h 20 μM组开始升高,48 h各浓度组表达最高,呈时间与浓度梯度依赖;活化caspase-3在铜诱导24 h 20 μM组才开始升高,激活的时间晚于caspase-8和caspase-9,48 h各浓度组表达最高。结论:过量铜可导致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发生凋亡,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级联反应在铜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917-922]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铜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以及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抑制剂硫氧还蛋白(trx)的保护作用,探讨ASK1介导的c-Jtm氨基末端激酶(JNK)/caspase-3信号传导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醋酸铜和trx预处理体外培养的原代皮层神经元,MTT法检测神经元活力,Annexin-V/PI法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点磷酸化的ASK1、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 体外培养原代皮层神经元经醋酸铜诱导后,凋亡率上升,细胞活力下降,浓度越大下降越多,trx能拮抗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磷酸化ASKl和JNK在4h时开始出现升高,48h表达达到高峰,呈时间和浓度梯度依赖;活化的caspase-3在24h出现活性表达,48h达到高峰.使用trx后,磷酸化ASK1、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率下降,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铜能诱导体外培养原代皮层神经元发生凋亡,ASK1介导的JNK/caspase-3信号转导通路在铜的神经元毒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rx对铜沉积导致的皮层神经元损伤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P75NTR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75NTR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之一,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物学作用。随着s-p75NTR, proNGF, proBDNF和sortilin等的发现,P75NTR在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是否通过干扰氧化应激过程参与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损伤. 方法 50只ATP7Btx-J小鼠分为3组:(1)20周野生型(WT)小鼠,共18只;(2)20周ATP7Btx-J纯合型小鼠,共18只;(3)NADPH氧化酶抑制剂干预小鼠(即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共14只.其中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于16周开始灌胃给予apocynin,200 mg/(kg·d),至20周.其余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纹状体铜含量;比色法测定其纹状体NADPH氧化酶的活性;二氢乙啶(DHE)染色法检测超氧阴离子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活化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 (1) 20周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组织纹状体中的铜含量显著高于20周WT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组织纹状体中的NADPH氧化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水平高于同周龄同品系的WT小鼠及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20周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组织纹状体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神经元数较WT小鼠及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明显增高(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TP7Btx-J纯合型小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与NADPH氧化酶存在一定联系,apocynin可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豆状核变性的产前诊断:附3例家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查和确定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家系成员中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者, 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产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外周血及羊水细胞基因组DNA抽提、PCR-RFLP、测序、微卫星等方法对WD患者进行ATP7B基因最常见突变点检测和3例产前诊断。结果 22个多子女WD家系,共生育子女47名,其中有28例患者,9例因患或高度疑似WD已故,10例表型正常。3个家系产前诊断2例杂合型,1例正常(另外1例孕5月待产)。结论 对有先证者的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进行普查有助于降低发病率。产前诊断有助于WD患者以及携带者的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B)的利尿。肾动态显像(DR)特征,评价DR在儿童NB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NB的患儿13例,行DR检查共15次,2例为治疗后复查。分析患儿显像结果和临床资料,并对2例随访患儿的前后2次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DR显像中,10例(66.7%)膀胱显影差甚至不显影,输尿管可见全程或部分扩张显影。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7例(46.7%)显像中可见肾脏形态缩小,肾脏皮质功能受损严重,利尿。肾图提示有上尿路机械性梗阻,并可见水平下降。单侧肾脏萎缩患儿萎缩肾的血流灌注比率(BPR)显著低于与对侧肾脏(t=-11.19,P〈0.05)。2例复查DR的患儿中,1例上泌尿道功能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儿童NB的DR影像显示上尿路各部位具有特征性改变,可以辅助诊断;DR显像可评估肾脏功能损害程度及分肾功能;DR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随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青霉胺治疗期间晨尿金属元素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应用青霉胺治疗期间晨尿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变化。方法收集WD患者23例,青霉胺治疗时间3个月~180个月以上并低铜饮食;正常对照者18名,分别收集晨起尿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尿液中铬、铁、钴、硒、锰、铜、锌、钙、镁、锂、铝、钒、镍、镓、砷、锶、镉、铯和钡19种元素。结果晨尿中7种必需微量元素(铬、铁、钴、硒、锰、铜和锌)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尿铬、铜和锌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晨尿中10种非必需微量元素(锂、铝、钒、镍、镓、砷、锶、镉、铯和钡)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尿砷、镉、镓、锶、铯和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D组晨尿中宏量元素尿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使用青霉胺驱铜治疗期间,除了晨尿中的尿铜增高外,晨尿中尿铬、锌、砷、镉、镓、锶、铯、钡和钙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晨尿铜可以作为一个监测WD患者驱铜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