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沙利度胺与VAD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沙利度胺与VAD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VAD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6.67%),P0.05;两组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β2-微球蛋白、M蛋白、骨髓瘤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环境因素、躯体状况、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沙利度胺与VAD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家系研究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因子Ⅶ是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单链糖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5078,属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正常血液循环中因子Ⅶ浓度约为0.5mg/L,活性为70%~120%。当血管损伤时,因子Ⅶ与组织因子结合是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的第一步。因子Ⅶ/组织因子复合物在钙离子作用下激活因子X,并与因子Va结合激活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在1951年首先由Alexande报道,国内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突变与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抽提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UGT1A1基因的编码序列及启动子区,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确定基因突变.结果 在61例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共发现46例存在UGT1A1基因的突变.突变可分为5种,依据频率高低依次为211G→A、TATAA盒TA插入、686C→A、1091C→T以及1352C→T.携带单一位点纯合突变合并其它位点杂合突变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单位点纯合突变或多位点杂合突变患者(P<0.05).综合UGT1A1基因突变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44例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被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2例被诊断为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结论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仅与UGT1A1基因突变数量有关,而且与突变的杂合或纯合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病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偏倚, 比较两种TKI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 833例接受伊马替尼(4 380例)和氟马替尼(453例)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54(IQR:31~85)个月, 7年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2%、88.4%、78.3%和63.0%。7年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8%、93.0%和96.9%。氟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18(IQR:13~25)个月, 2年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4%、86.5%、...  相似文献   
5.
动脉血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AS)密切相关,而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在AS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已日益明确。  相似文献   
6.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肿瘤作用已得到动物实验、临床及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的证实。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其拮抗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产生这些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西达本胺对耐伊马替尼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 K–562(K–562/Ima)细胞增殖、凋亡 的影响。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选定西达本胺(作用时间 48 h)不同浓度(终浓度 0、5、10、20、30 μmol·L-1)对 K–562/Ima 细胞进行干预,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即增殖能力。根据 CCK–8 实验结果,选定西达本胺(终浓度为 0、1、3、 5、7 μmol·L-1),对 K–562/Ima 细胞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西达本胺作用 K–562/Ima 细胞 48 h 后, 不同浓度均可显著抑制 K–562/Ima 细胞的增殖,且诱导 K–562/Ima 细胞凋亡,随着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明 显升高。结论:西达本胺对 K–562/Ima 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且均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成分输血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原因之一,血小板成分输血可以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降低由出血导致的病死率[1].作者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血小板成分输血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5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参与凝血过程的最后一个凝血因子,也称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ⅩⅢ-a亚单位基因第2外显子第34位核苷酸一个常见的G→T点突变,使距离凝血酶激活位点仅3个氨基酸残基的缬氨酸变为亮氨酸,即FⅩⅢ Va134Leu多态性,被认为是血栓性疾病的保护性遗传因素,但似乎可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本文综述了FⅩⅢ Va134Leu多态性与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静脉血栓、脑出血、偏头痛、早期流产及先兆子痫等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沉默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BCL11A基因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定量细胞内γ-珠蛋白基因mRNA水平,分析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所构建的4个siRNA表达载体对BCL11A基因表达的沉默率分别为49.7%、55.4%、78.2%和84.1%。将沉默率为84.1%的siRNA表达载体转导K562细胞,K562细胞的γ-珠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较转导对照载体质粒升高了2.4倍。结论:BCL11A基因表达被沉默后γ-珠蛋白基因mRNA水平升高显示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表达可能存在负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