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班在课前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 ,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培训 ,在正式实验教学中由他们担任小教员。结果实验班较好地解决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难点 ,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牛蛙球囊毛细胞膜上钾通道的类型。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1当钳制电位为 - 1 0 0 m V,以 1 0 m V的步距阶跃 ,阶跃从 - 70 m V至 + 2 0 m V,随着膜电位的去极化 ,可记录到一系列快速、瞬时的外向电流 ,4- Ap对其有特异性阻断作用。激活电压为 - 53.85± 7.8m V。2 A型钾通道的数量在牛蛙毛细胞间存在差异。 3当钳制电位为 - 70 m V,以 1 0 m V的步距阶跃去极化 ( - 50 m V~ + 4 0 m V) ,可产生一延迟整流性钾离子流 ,四乙基氯化氨 ( TEA)能使该电流幅度下降 59%± 1 1 %。结论 :牛蛙毛细胞膜上含有 A型钾通道和延迟整流性钾通道。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恒磁场对低压缺氧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非均匀恒磁场N极、S极对急性低压缺氧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是否有改善作用。将 48只小鼠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缺氧组、磁场N极 +缺氧组和磁场S极 +缺氧组。采用避暗实验法和自主活动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①避暗实验表明 ,磁场N极 +缺氧组、磁场S极 +缺氧组的累积错误次数 (M值 )分别为 2 .42± 1 .0 8与2 .5 0± 1 .1 7;逃避潜伏期 (EL值 )分别为 (71 .0 8± 1 9.5 5 )s与 (5 3 .0 0± 1 9.75 )s,缺氧组M值为 (3 .5 8± 1 .0 8)次 ,EL值为 (3 2 .5 0± 1 1 .60 )s,则表明记忆成绩M值减少 (P <0 .0 1 ,P <0 .0 5 )…  相似文献   
4.
+Gz 重复暴露对大鼠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Gz重复暴露后,大鼠血小板计数(PLT)、粘附试验(PAdT)、聚集试验(PAgT)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利用动物离心机,将大鼠分别重复暴露+10Gz 20s、+10Gz 40s,共作用4次,两次之间间歇5min。观察+Gz暴露后,PLT、PAdT、PAgT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10Gz 40s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AdT和PAgT都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全血粘度(ηb)、全血还原粘度(ηrd)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亦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0Gz 20s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10Gz 40s重复暴露可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而20s的10Gz暴露则不引起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糖皮质激素对小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沙建慧,胡三觉,黄兰玲(吉林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学教研室吉林132011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空军吉林医院检验科)现有血栓的形成机制,多从局部血流状态、血液性质改变等方面研究,很少涉及到全身神经体液因素对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均匀恒磁场对急性低压缺氧大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磁场N极组和磁场S极组,除对照组外均在急性低压缺氧30min后,立即断头处死,取脑额叶部位皮质,制成电镜标本,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不均匀恒磁场可缓解因缺氧而导致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胞核变形、核膜不光滑及细胞器数量减少等现象。结论不均匀恒磁场可改善低压缺氧造成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7只豚鼠前庭中取出壶腹嵴、位觉斑,放置在胶原酶溶液中孵育50min~60 min后行机械分离。获得均含有皮板和纤毛的两种类型活性毛细胞83(±23)个,其中Ⅰ型毛细胞里烧瓶状,细胞中部有明显的颈;Ⅱ型毛细胞呈圆形式椭圆形,胞体比Ⅰ型毛细胞小;Ⅰ、Ⅱ型毛细胞的比例是62:19;分离后5h仍有40%的毛细胞具有活性。另外,笔者还观察到失活的早期变化是胞内出现颗粒。实验结果表明,酶消化后辅以机械分离,可获得大量单个、离体的活性毛细胞,并且能利用进行哺乳动物前庭的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炎症性痛过敏的外周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对正常机体的镇痛作用与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是对炎症性疼痛的效应与作用规律尚缺乏充分的了解。最近本室发  相似文献   
9.
临床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病例较常见,我们曾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90例,疗效满意。为了更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探讨针刺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探讨家兔在应激状态下循环和脑局部血栓素A2一前列腺素代谢、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我们制作了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并用毫针加以刺激,观察针刺对脑缺血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发挥第二课堂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班在课前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培训,在正式实验教学中由他们担任小教员。结果实验班较好地解决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难点,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