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骨龄发育情况,探讨骨龄测定在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对在本院内分泌门诊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37例患儿进行随访,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拍摄左手及腕部正位X线片,应用《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进行骨龄评分,计算出骨龄。 【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骨龄明显小于年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替代治疗约2~3年后,骨龄与年龄相近。 【结论】 骨龄测定对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和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病特点,为及时有效的救治和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将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导入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年均有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57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重症病例常有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死亡原因主要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以及脑干脑炎。重症患儿多伴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血糖及C反应蛋白升高。EV71感染占重症病例的大多数,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水平有逐年加重趋势,提醒应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重症病例病情凶险,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58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观察组)和胰岛素静脉滴注(对照组),监测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p H恢复时间、尿酮阴转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阴离子间隙(A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C肽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稳定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尿酮体阴转时间、p H恢复时间、平均每人每日低血糖次数、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4,39.01,33.62,17.46,2.28,9.23;均P<0.05),两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人数(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45,P<0.05)。治疗后观察组AG和Hb Alc均低于对照组,而CO2-CP和C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8,3.46,4.37,9.24;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显效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1例Wolfram综合征患者的诊断过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某院收治的1例Wolfra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断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患者以糖尿病为首发症状,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尿崩症及视神经萎缩.患者弟弟8岁,诊断为糖尿病4年,尚未出现其他系统损害.患者误诊...  相似文献   
5.
白强  汪治华  陈一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40-1141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所致肠外损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8例确诊为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肠道外损害147例,占62%。其中并发呼吸系统损害140例,占59%;心脏损害106例,占45%;肝脏损害61例,占26%;神经系统损害18例,占8%;其他系统损害38例,占16%。结论:小儿RV肠炎肠外损害发生率高,以呼吸系统及心脏损害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止咳、化痰、平喘、吸氧、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随后迅速在全球蔓延,该疾病在不同流行地区临床特点各有不同。我院2009年11~12月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610例,感染科收住院治疗110例,其中重症46例(占住院患儿的41.8%),均治愈出院。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研究旨在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搭建人源性抗体制备的技术平台,解决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不足,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从5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PCR扩增轻链和重链Fd段(即重链的可变区和第一恒定区)基因,并将扩增的轻链和重链基因片段克隆于pComb3x噬粒载体,电转化XL1-Blue大肠杆菌,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后构建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对此抗体库双酶切进行鉴定,并用呼吸道合胞病毒颗粒作抗原进行初步筛选。结果:经过重轻链基因的重组,成功构建一免疫噬菌体抗体基因库,共有2.08×107个不同的克隆菌,其中70%的克隆均含有轻链和重链Fd 基因。因此,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为1.46×107,经过滴定,原始抗体库的滴度为1.06×1012 pfu/mL。经初步筛选,抗体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为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亦将有益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症(GSS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2014年1至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临床诊断的2例5-羟脯氨酸尿症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采用目标序列捕获测序方法,对患儿进行谷胱甘肽合成酶(GSS)基因分析,再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高危突变基因进行验证,最终确诊为GSSD;并进行相关临床特点总结及基因学分析.结果 GSSD临床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黄疸、溶血性贫血,GSS基因检测出致病突变,其中1例为复合杂合突变(E5 c.491G>A和E10 c.847C>T),1例为纯合突变(E5 c.491G>A).结论 E5 c.491G>A基因突变可能为GSSD热点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2例甲低患儿(观察组)经左甲状腺素钠口服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和29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甲低患儿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91.4±21.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69.7±22.9)ng/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替代治疗1个月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IGF-1较治疗前升高[(130.2±19.2)ng/mL],但仍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GF-1明显升高[(173.7±21.1)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低患儿治疗前后IGF-1与FT4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存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F)功能不足;左甲状腺素钠能较好地改善甲低患儿临床症状,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观察血清IGF-1水平的变化对甲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