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家系的致病突变,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并确定家系中的女性成员是否为突变携带者.方法 收集43个DMD/BMD家系,用多重PCR方法分析DMD基因缺失热点区的18个外显子;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方法对43例患者及32个家系中的36位女性进行DMD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定量检测,为其中27个家系提供产前诊断.结果 用多重PCR共检测到26例缺失突变.采用MLPA方法,除多重PCR检测到的突变外,还检测到3例缺失和6例重复突变,突变范围明确.用MLPA检测的36例女性中,32例为患儿母亲,共发现16例突变携带者,另有2名女性亲属也被确诊为携带者.10名女性排除了携带者的可能性,8例不能确定.经产前诊断,18例男性胎儿中3例为患者,9例女性胎儿中1例为携带者.结论 MLPA方法可全面检测DMD基因缺失及重复突变,同时明确女性携带者,从而为产前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月经异常患者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月经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制备由2人以上行染色体分析,细胞计数30个,分析3个。结果158例月经异常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3例,异常率20.9%(33/158)。其中纯合型45,X12例,占总数的7.6%,占异常核型的36.4%,嵌合体9例,占总数的5.7%,占异常核型的27.3%,46,XY7例,占总数的4.4%,占异常核型的21.2%,X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占总数的3.2%。占异常核型的15.2%,其它染色体平衡易位1例,占总数的0.6%,占异常核型的3.0%。结论月经异常与性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对月经异常尤其是闭经患者应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散发型DMD/BMD家系中患者的致病突变,为部分家系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明确该类家庭中女性成员是否致病突变携带者,分析该类家系新发突变的比例.方法 共收集30个散发DMD/BMD家系,应用传统mPCR方法 分析DMD基因缺失热区中的18个外显子;应用MLPA方法,对家系中的30例患者及23个家系中的28位女性成员,进行DMD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定量分析,并为其中19个家系进行20例产前诊断.结果 mPCR检测到19例缺失突变;MLPA检测到21例缺失突变和3例重复突变,并明确缺失突变范围.在检测到突变的家系中,10例母亲为缺失突变携带者,2例为重复突变携带者,9例母亲不是携带者,新发突变比例为37.5%.7例患者的姐妹中5例为携带者(3例缺失,2例莺复),2例不是携带者.经产前诊断,12例男性胎儿中5例为患者,8例女性胎儿中2例为携带者.结论 MLPA方法 可全面检测DMD基因缺失及重复突变、明确女性携带者,为产前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散发型DMD/BMD家系中患者的致病突变,为部分家系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明确该类家庭中女性成员是否致病突变携带者,分析该类家系新发突变的比例.方法 共收集30个散发DMD/BMD家系,应用传统mPCR方法 分析DMD基因缺失热区中的18个外显子;应用MLPA方法,对家系中的30例患者及23个家系中的28位女性成员,进行DMD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定量分析,并为其中19个家系进行20例产前诊断.结果 mPCR检测到19例缺失突变;MLPA检测到21例缺失突变和3例重复突变,并明确缺失突变范围.在检测到突变的家系中,10例母亲为缺失突变携带者,2例为重复突变携带者,9例母亲不是携带者,新发突变比例为37.5%.7例患者的姐妹中5例为携带者(3例缺失,2例莺复),2例不是携带者.经产前诊断,12例男性胎儿中5例为患者,8例女性胎儿中2例为携带者.结论 MLPA方法 可全面检测DMD基因缺失及重复突变、明确女性携带者,为产前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用GLP13/GLP21、GLP16/GLP22、CSP18/CSP X/CSP Y等3组探针对101例自然流产组织和死胎死产组织进行FISH检测,并对部分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1例标本中有100例FISH检测成功,获得高强度的荧光信号.共检出异常结果37例.细胞培养的33例标本中,30例培养成功.FISH与细胞培养结果相符者29例.结论 FISH技术用于自然流产、死胎死产组织的染色体分析成功率高,对标本的限制要求远低于细胞培养,具有省时、快速、高成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颈部透明层(NT)厚度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妊娠早期胎儿NT厚度测量的单胎孕妇,共4958例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进行妊娠早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妊娠早期血清学筛查、妊娠中期超声筛查及对新生儿出生后28 d的体格检查。根据妊娠早期超声筛查的结果,分为胎儿NT增厚(≥3.0 mm)者167例与NT厚度正常者4791例;将胎儿NT增厚的孕妇,分为胎儿单纯NT增厚者86例与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者81例。分析不同NT厚度胎儿的预后,并重点对单纯NT增厚与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胎儿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或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经绒毛穿刺取样术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以明确产前诊断。结果(1)胎儿NT厚度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共4791例孕妇,包括胎儿NT厚度正常且无结构异常者4726例,其中妊娠中期及产后新诊断结构异常83例,4688例活产;胎儿NT厚度正常但结构异常的孕妇65例,其中61例孕妇终止妊娠,4例活产。(2)胎儿单纯NT增厚孕妇的妊娠结局:86例孕妇中,66例(76.7%,66/86)行CMA检测,3例胎儿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除7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外,余79例行妊娠中期超声检查、新生儿出生后28 d体格检查、新生儿电话随访至6~21个月均未发现发育异常。(3)胎儿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81例孕妇中,73例(90.1%,73/81)行CMA检测,其中32例的胎儿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70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妊娠中期自然流产,9例活产。(4)NT增厚是否合并结构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及预后比较:单纯NT增厚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为3.5%(3/86),合并结构异常者为39.5%(32/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P<0.01);胎儿单纯NT增厚孕妇的健康新生儿存活率为91.9%(79/86),合并结构异常者为9.9%(8/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结论妊娠早期,超声筛查胎儿NT及结构,能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率。单纯NT增厚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较低,新生儿健康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散发型DMD/BMD家系中患者的致病突变,为部分家系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明确该类家庭中女性成员是否致病突变携带者,分析该类家系新发突变的比例.方法 共收集30个散发DMD/BMD家系,应用传统mPCR方法 分析DMD基因缺失热区中的18个外显子;应用MLPA方法,对家系中的30例患者及23个家系中的28位女性成员,进行DMD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定量分析,并为其中19个家系进行20例产前诊断.结果 mPCR检测到19例缺失突变;MLPA检测到21例缺失突变和3例重复突变,并明确缺失突变范围.在检测到突变的家系中,10例母亲为缺失突变携带者,2例为重复突变携带者,9例母亲不是携带者,新发突变比例为37.5%.7例患者的姐妹中5例为携带者(3例缺失,2例莺复),2例不是携带者.经产前诊断,12例男性胎儿中5例为患者,8例女性胎儿中2例为携带者.结论 MLPA方法 可全面检测DMD基因缺失及重复突变、明确女性携带者,为产前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例社会性别为男性的不育患者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性分化异常的机制,并分析染色体核型和SRY基因检测在性发育异常中的意义。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SRY基因、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检测。结果 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检测提示AZFa、b、c区全部缺失,但SRY基因均存在。结论 SRY基因是参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关键基因,对其进行检测有利于明确性反转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为性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是常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至今发病原因不明,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在子痫前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一些新遗传研究手段的不断涌现,如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单倍型分析等,使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确定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染色体区域.目前,子痫前期易感基因的成功定位以及其确切遗传方式的明确,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骨软骨发育不良,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可致死亡.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改变,2006年Su-perti-Furga和Unger[1]进行了骨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的统一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