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女 ,38岁 ,发现左上腹肿块伴疼痛 1个月 ,门诊胃肠钡餐检查发现空肠巨大肿瘤 ,入院治疗。体查 :心肺未见异常 ,腹稍胀 ,左上腹触及包块大小约8cm× 6cm ,压痛。肝脾不大 ,未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B超检查 :左上腹见有不规则实性肿块回声 ,约 8cm× 3cm× 5cm ,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的差异,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共69例,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共25例)、多发结节组(共21例)和肺叶实变组(共23例),比较分析三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点与临床病理。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为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或混合型;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等,病理类型为黏液型或混合型。结论:熟悉细支气管肺泡癌各型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检出率和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在检测542个节段中,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其中轻度狭窄3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32个,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检出率96.63%,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4个,重度狭窄33个,闭塞93个。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阴性预测率为98.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梁汉欢  梁菊香  陈华栋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05-106,F0003
目的 探讨刀锋伪影校正(BLADE)T2WI及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TSE TEWI)序列在1.5T磁共振成像的常规序列出现运动伪影受检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例出现了运动伪影的受检者,进行BLADE T2WI和SSTSE T2WI扫描,采用卡方检验及配对样本符号秩和检验评价两种序列减轻运动伪影的能力,同时对两种序列图像清晰度及对比度进行对比.采用配对样本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使用BLADET2WI(Z=-5.099,P<0.000)和SS-TSET2WI(Z=-5.099,P<0.000)扫描方法所获得的图像运动伪影均较常规序列减少,分别还有4/26例及3/26例存在轻度的运动伪影,两种序列减轻运动伪影能力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165,P=0.685).但PROPELLER FSE,T2WI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优于SS-FSE T2WI(Z=-4.583,P<0.000).结论 PROPELLER和SS-TSE扫描技术均具有减轻呼吸运动伪影的能力,但PROPELLER T2WI对脑实质的显示更为理想,对不能配合的受检者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腺纤维瘤的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腺纤维瘤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对病变内部结构、信号特征及增强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其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特征。结果本组13例病灶为单侧发病,1例为双侧发病。病灶最大径为3.4-14.8cm,平均约8.15cm;8例呈囊性(多囊者6例,单囊者2例),5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8例囊性病变于MRI-T2WI囊壁及分隔呈低信号;囊实性病灶实性成份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其中并见多发小囊样高信号灶,其中2例形成较典型的“黑色海绵征”。MR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成份及囊壁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效应。结论卵巢囊性腺纤维瘤多为单侧发病,主要呈多囊性表现;肿瘤中实性成份及囊壁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黑色海绵征”是其较典型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神经源肿瘤的低场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低场MRI对椎管内神经源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肿瘤 (神经鞘瘤 16例 ,神经纤维瘤 10例 )的低场MRI表现。结果 :2 6例中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 17例、长条形 1例、哑铃状 8例。神经鞘瘤 16例中T1WI呈等信号 4例 ,略低信号 4例 ,等、略低信号 8例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扫描均匀增强 2例 ,不均匀增强 14例 ,其中多灶样不增强 6例。神经纤维瘤 10例中T1WI呈等信号 6例 ,略低信号 4例 ,T2WI呈较均匀高信号 ;增强扫描均呈均匀增强。结论 :低场MRI检查能诊断椎管内神经源肿瘤 ,并能鉴别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7.
小肠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小肠腺癌发生在十二指肠11例,空肠7例,回肠5例。14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样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9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其它表现包括:侵犯肝门、壶腹部合并胆道梗阻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周围结构侵犯与转移18例,腹水征6例,1例病灶合并肠套叠。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较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加45Hu),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不明显(CT值平均增加23Hu)。结论掌握小肠腺癌的CT表现的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问质瘤、淋巴瘤与类癌的鉴别;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缘、信号特征、伴随表现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7例肿瘤大小平均为3.1±1.6cm;平扫T1WI表现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时,13例动脉期瘤灶周边薄边环形强化,4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强化不明显,17例病例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向心性强化;其他征象包括:13例有病灶周围胆管扩张,4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6例有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快速注射造影剂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6例35个病灶经证实的小肝癌的影像学资料;扫描采用飞利浦MX8000IDT 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是快速注射造影剂100~120mL,速率达到4~4.5mL/S,分别于动脉早期18s、动脉晚期30~32s、门脉期55~60s、平衡期180s及延迟期5min等多期动态行全肝扫描.然后对病灶在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本组26例35个病灶中肝右叶25个,肝左叶10个;动脉早期呈高密度为12个(平均CT值为73.6HU);动脉晚期呈高密度病灶为21个(CT值平均83.2HU);门脉期为低密度病灶有25个,呈稍高密度病灶6个,等密度病灶4个,平衡期180s或延迟期5min病灶均呈低密度,2个病灶多期增强均未见强化.结论 MD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以我院数字化影像科的组建与影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组建及应用,探讨数字化影像科及PACS系统的优越性。以国际通用的医学影像DICOM30接口标准,将我院影像设备联网,并与院内已建成的千兆主干网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医院信息系统)联接,成功组建院内大型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数字化影像科及PACS的组建方便了我院影像资料的管理传输,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医疗投资,降低医疗运行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