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能量CT检查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BRAFV600E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5月至2021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213例PTC患者,术前均接受双能量CT增强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进行了BRAFV600E突变分析,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BRAFV600E突变型和BRAFV600E野生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BRAFV600E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不同定量参数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BRAFV600E突变型病灶最大径小于BRAFV600E野生型(P<0.05),而动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静脉期NIC和λHu均高于BRAFV600E野生型(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径、静脉期NIC及动脉期NIC、nZeff和λHu是BRAFV600E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动脉期NIC诊断效能最高。联合上述参数构建的预测模型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0.877、0.865、0.800、0.901、0.738、0.844。结论双能量CT检查对识别PTC患者术前BRAFV600E突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中心静脉CT血管成像(CT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用西门子第3代双源Force CT行中心静脉CTV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采用120 kV管电压,有效管电流100 mAs,开启Care Dose 4D技术,准直宽度192×0.6 mm。常规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螺距0.8,转速0.5 s/圈。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转速0.25 s/圈,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60%~70%时相触发扫描,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30%~45%时相触发扫描,并由系统自动重建最佳时相图像。比较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扫描时间、中心静脉的图像质量。结果:常规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年龄、性别、心率、BMI、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的扫描时间(3.29±0.41)s,明显少于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扫描时间(9.91±0.9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DLP为(234.26±26.52)mGy·cm,CTDIvol为(9.27±0.88)mGy,ED为(3.98±0.45)mSv;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DLP为(233.01±25.89)mGy·cm,CTDIvol为(9.24±0.97)mGy,ED为(3.96±0.44)m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2组患者共420段的中心静脉图像质量,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上腔静脉、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而2组的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左颈静脉、右颈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显著提高中心静脉CTV中上腔静脉段及左、右头臂静脉段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64例,术前均行常规平扫(TNC)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通过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生成VNC图像.由2位医生观察分析TNC及动、静脉期VNC图像病灶形态学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建立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腺外侵犯(ETE)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2例PTC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ETE组(n =150)和非ETE组(n =102)。采用7:3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 =176)和验证集(n =76)。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双能量CT颈部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有效原子序数(Zeff);分析常规CT特征包括病灶位置、最长径、有无钙化及有无突破包膜。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ET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和临床价值。结果:训练集中,肿瘤位置及有无突破包膜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ETE组患者的动脉期NIC、λHU、Zeff值及静脉期Zeff值均显著高于非ETE组(均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位于腹侧、CT下突破包膜、动脉期NIC、动脉期Zeff及静脉期Zeff是预测PTC发生ET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02(0.859~0.946)和0.892(0.810~0.964)。校正曲线显示样本的实际值和模型预测概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CA表明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基于双能量CT的列线图可以为PTC患者术前无创化预测ETE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的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上腹部平扫患者200例,随机分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150例,均采用ADMIRE,对照组管电压为120 kV。实验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低管电压A、B、C组,管电压分别为80、90、100 kV。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背景噪声标准差(SD)、肝脏信噪比(SNR)、肝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对照组和低管电压A、B、C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构成、竖脊肌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低管电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BMI和肝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管电压A、B组的BMI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低管电压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低管电压A组的肝脏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低管电压A、B、C组的图像的背景噪声S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肝脏SNR及肝脏CNR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低管电压A、B、C组的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第三代双源CT行上腹部平扫检查时,结合患者BMI的差异,利用基于ADMIRE的低管电压扫描模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CT联合MRI在多中心性肝细胞肝癌术前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临床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前1个月内行CT和(或)MRI扫描检查证实为多结节性病变,且所有结节均在术后经病理诊断是否为肝细胞肝癌,比较单独CT检查、单独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肝脏结节的诊断效果。结果:纳入的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56.0±10.4)岁。经病理诊断共检出11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76个。单独CT和单独MRI分别检出89个(占80.90%)和106个(占96.36%)病灶,其中肝癌病灶分别为64个(占84.21%)和75个(占98.68%)。联合检查共检出108个病灶(占98.18%),肝癌病灶76个全部检出。联合检查的肝癌检出率高于单独CT和单独MRI(P<0.001),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与病灶直径相关,直径越大,各项指标均越高。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时,CT增强和MRI增强检查诊断肝癌病灶的准确度与病理检查一致。结论:CT和MRI联合检查对肝癌病灶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准确度均优于单独检查,对于多中心性肝癌术前的精准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双能量CT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274例。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将患者分为小容量CLNM组(198例)和大容量CLNM组(76例)。274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2例)和验证集(82例)。分析两组临床及常规CT特征(年龄、性别、肿瘤最长径、肿瘤位置、包膜外侵犯和钙化)、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大容量CLNM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绘制ROC曲线,根据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长径及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容量CLNM组PTC动脉期NIC、λHU、nZeff及静脉期NIC...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动脉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的列线图用于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的淋巴血管侵犯(LVI)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7月至2021年5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00例IBC患者,并按照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 =238)和验证组(n =62)。对所有患者第二期DCE-MRI图像中的病灶区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select k best、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常规MRI特征建立常规特征模型,并结合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共提取到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得到15个影像组学特征与乳腺癌LVI状态相关,参与计算rad-score值。所有常规MRI特征中,最大直径(OR =1.743,P <0.001)和毛刺征(OR =6.304,P <0.001)是预测L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和0.811;常规特征模型的AUC分别为0.779和0.770;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分别可提高到0.889(95%CI =0.844~0.934)和0.856(95%CI =0.759~0.952)。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构建的列线图用于术前预测IBC患者LVI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中肺微浸润性腺癌(MIA)和肺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表现为pGGN的23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包括MIA 93例和IAC 146例。采用完全随机法以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67)和验证集(n=72)。使用Radcloud平台提取低剂量CT图像中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降维保留纳入模型的最佳特征。随后,建立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以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UC)最高的分类器作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并将其结果输出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将P<0.05的临床和CT形态学特征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出鉴别MIA和IA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最终,基于Rad-score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通过降维得到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MRI影像组学在预测两个以下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LSN)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8例,均经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有两个以下SLN阳性。采用Radcloud平台提取动态增强MRI (DCEMRI)图像肿瘤内部的影像组学特征,并通过降维获得最优特征。随后,建立6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选择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UC)最高的作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并将其结果转换输出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将P<0.05的临床病理特征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筛选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进一步建立基于Rad-score和临床危险因素的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通过降维得到14个与NSLN转移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