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120名歼击机飞行员摸拟7500 m高空缺氧训练时症状出现的时间、工作能力损害前时间和有效意识时间分别为143.6±44.0 s、80.0±39.9 s和223.0±34.0 s。得出我军歼击飞行员平均缺氧耐受时间及意识丧失时间。从出现缺氧症状到意识丧失的这段时间内,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预计这个时间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H.pylori感染的高发国家,由H.pylori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本研究调查了银川市H.pylori的感染现状,并分析了其流行病学因素,旨在为H.pylori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对银川市5个区域的居民进行14C-呼气试验及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惯、疾病状况等,发现H.pylori感染与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H.pylori感染不仅可导致慢性胃病、胃癌等胃肠道疾病,还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新亮  杨金芳 《江苏医药》2015,41(3):337-338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羟苯磺酸钙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A组)和单用厄贝沙坦组(B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血压、FBG、HbA1c、UAER、SAA水平均下降(P<0.05),B组血压、FBG、HbA1C均下降(P<0.05),但UAER、SAA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可能与降低SA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质量管理和持续性质量改进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 ,在国际上已有 4 0余年的临床应用历史。据估计 ,全球目前大约有 110万人依赖血液透析而长期生存。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血液透析技术已经逐渐地在我国得到普及 ,我国目前长期透析患者总数接近 5万人 ,二级以上的医院大多数已能开展血液透析技术 ,在全国三级医疗机构中 ,拥有 2 0台以上透析机规模的透析中心已达数十家 ,并形成单中心年透析超过 1万人次的规模。目前国外能够开展的绝大多数透析方式均在我国得到应用 ,透析专业队伍也迅速壮大。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 ,不仅因老年终末期肾衰(ESRF)而引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 ,而且以前视为透析禁忌症的高年透析患者也不断增多。因此做好高龄血透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我们在高龄维持性血透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体会。1 临床资料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本中心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 14 0例 ,其中高龄患者 38例 ,年龄 70~ 90岁 ,约占 2 6 %。主要原发病有 :慢性肾炎 ,肾动脉硬化、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多囊肾等。平均透析时间为 3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 0 % ,主要为低血压、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长期留置导管作为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的血管替代通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1,2]).  相似文献   
7.
唐芳  杨金芳  刘宏 《现代医学》2009,37(6):454-455
对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透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能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缓解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作者对6例采用CRRT治疗的并发SAP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进行总结,认为做好CRRT的护理是减少SAP并发症、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致病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年10月-2001年10月本院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872株致病菌(包括条件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占63.1%、革兰阳性球菌(G^ 球菌)占20.3%、念球珠菌占15.6%、取卡菌占1.0%;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8%)、肺炎克雷白菌(11.2%)、鲍曼不动杆菌(7.0%)、大肠艾希菌(6.8%)、肺炎链球菌(3.3%)、肠球菌(3.7%)、金黄色葡萄球菌(8.0%)等。对抗生素耐药监测发现2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P)、3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分离率分别为66.7%和72.3%。结论:及时掌握下呼吸道致病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的最新动态,可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在胃异位胰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检查示病灶位于胃窦大弯侧31例,胃窦后壁8例,胃窦小弯侧7例,胃体下部1例;超声呈中低回声13例,低回声12例,高回声11例,混合回声7例,中高回声4例;胃异位胰腺来源于黏膜下层40例,固有肌层4例,黏膜层3例;胃镜手术后常规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胃异位胰腺40例,胃间质瘤4例,脂肪瘤3例;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符合率为85.12%,误诊率为14.88%。结论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对胃异位胰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对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意义,讨论护理要点。方法:将41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入肝素尿激酶混合组(21例)和常规肝素组(20例),平均随访(6.8±4.5)个月。肝素尿激酶混合组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后采用肝素联合尿激酶(尿激酶(5 000 U·ml-1)+肝素(2 500 ml·ml-1))进行封管;常规肝素组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后采用肝素(5 000 ml·ml-1)进行封管。观察两组患者血透导管功能情况,包括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化验指标;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消化道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置管周围渗血等。结果:肝素尿激酶混合组透析血流量高于常规肝素组[(266.4±38.5)ml·min-1vs(187.6±33.4)ml·min-1,P〈0.05],静脉压低于常规肝素组[(25.2±9.1)mmHg vs(108.7±11.0)mmHg,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18.4次·(1 000导管日)-1vs 3.1次·(1 000导管日)-1,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9.6次·(1 000导管日)-1vs 1.4次·(1 000导管日)-1,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等化验指标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和规范导管护理,可改善导管的功能不良,且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与常规肝素封管方法相比,有更好的有效性和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