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9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开放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46例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除了肠内营养的置管方式之外,两组均予以相同快速康复外科类方案,观察两组时间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住院、首次排气等的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率34.1%高于研究组15.2%(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予快速康复外科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左右胸不同路径手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施行手术的1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作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单纯左胸入路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及留置胸管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食管残端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及2年存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及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残端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与单纯左胸入路手术相比,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的右胸路径手术的疗效更佳,对上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清除更彻底,不易复发,2年存活率高,但手术耗时较长,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食管癌不同组织、不同分期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鳞癌标本10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结果 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6.7%(P<0.01);MMP-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3.3%(P<0.01)。VEGF和MMP-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相关。结论VEGF和MMP-9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食管癌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同时为指导临床食管癌的防治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三种手术路径治疗残胃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4年11月手术治疗的36例残胃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径路分为经胸组、经腹组和腹胸联合组,各12例,分别采取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路径手术。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食管残端阳性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三组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此三项数值均最低。而在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平均数和术后食管残端阳性率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3例(25%),分别为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各1例;B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8.3%);C组术后并发症7例(58.3%),其中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2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三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经胸、经腹、腹胸联合三种不同手术路径治疗残胃贲门癌各有优缺点及适应证,手术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与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中上段食管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左胸切口组与三切口组,各35例,分别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与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观察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根治性切除率,三切口组为94.29%,高于左胸切口组的74.29%( P <0.05);三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少于(短于)左胸切口组( P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三切口组为25.71%,低于左胸切口组的65.71%( P <0.05),三切口组并发症中肺部感染、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左胸切口组( P <0.05)。结论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效果优于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传统组(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FACT-B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t检验;乳房外观美观程度、并发症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术后乳房外观优9例(30.0%)、良16例(53.3%),传统组术后乳房外观优1例(3.3%)、良14例(46.7%),改良组术后乳房美观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率16.7%,传统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组的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FACT-B总分均高于改良组(P0.05);随访36个月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生存率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乳房外观恢复较好、生存质量较高,同时3年预后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