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报告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方法及优点。方法:统计分析86例筋膜内子宫全切与同期80例子宫全切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性功能、阴道脱垂情况进行对照。结果: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子宫全切术明显减少,前者由于保留了宫颈外口及阴道的完整性,术后无1例阴道脱垂且性生活影响较小,结论:提倡对每例患者行子宫切除宫颈去留都应权衡利弊,以提高手术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止血保胎饮保胎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早期先兆流产的HCG、LH动态变化观察中药止血安胎饮的保胎效果。方法 :将已出现阴道流血的 2 4 3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2 6例给予中药止血安胎饮 (治疗组 )和 117例给予黄体酮 (对照组 )保胎 ,并进行HCG、LH动态监测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 97例 ,保胎成功率为 76 98% ;对照组治愈 5 1例 ,保胎成功率为4 3 5 9%。两组对比 ,治疗组保胎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初查HCG、LH低于同期妊娠正常值者经治疗后治疗组 5 2例流产 2 4例 ,流产率 4 6 15 % ;对照组 4 9例流产 4 5例 ,流产率 91 85 %。两组流产率相比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在提高内分泌激素水平、缓解症状、增强体质、改善盆腔内环境、促进宫体和胚胎的供血供氧、保胎优生方面 ,中药明显优于黄体酮 ;HCG、LH动态监测为诊断内分泌因素流产、保胎治疗及判断是否终止妊娠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辅助型T细胞1(Th1)/辅助型T细胞2(Th2)平衡与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围绝经期女性82例及绝经期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围绝经组和绝经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女性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女性外周血Th1和Th2细胞绝对值及细胞因子水平、单个核细胞内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水平、血清内皮损伤有关标志物水平,分析围绝经期女性Th1/Th2平衡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3组女性外周血Th1和Th2细胞绝对值及细胞因子水平、单个核细胞内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水平、血清内皮损伤有关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的Th1细胞绝对值、干扰素-γ(INF-γ)及白细胞介素-2(IL-2)与CD28、CTLA-4、PD-1、PD-L1和ET-1均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Th2细胞绝对值、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与CD28、CTLA-4、PD-1、PDL1和ET-1均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Th1/Th2平衡与其内皮功能损伤有紧密联系,且细胞因子也在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原发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腹水、食欲差、消瘦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卵巢癌,且CA125均高于正常,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术中均腹腔放入顺铂100mg,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结论原发腹膜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临床应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的减瘤术和以PPD为主的腹腔化疗是目前治疗原发腹膜癌的最好方法。CA125可作为诊断及检测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宫颈癌(ICC)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HPV-DNA的检测尽早筛查出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6年7月-2007年7月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筛查出的130例宫颈病变患者均采用PCR-HPV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其宫颈分泌物HPV-DNA感染情况,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13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DNA阳性者52例(40.0%),阴性者78例(60%);病理活检慢性炎症53例(40.8%),宫颈癌及癌前病变77例(59.2%);HPV阳性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率为62.3%(48/77)。结论检测高危HPV-DNA不仅可以发现现行的宫颈疾病的患者,还可以发现存在高危风险的人群,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检测高危HPV-DNA,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有助于探讨CIN及IC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滋养细胞类似于肿瘤细胞,有增殖、分化、侵袭的特点。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在我国较多见,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流产和正常产后,由于其突破性强,很早就通过血运转移到全身,因此临床上仅靠HCG作为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有其局限性和滞后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从基因水平提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就滋养细胞肿瘤中TGFβ、Smads、MMP,和TMPs几种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就如何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毕业后能把学到的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我们结合妇产科的教学特点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收稿日期 :2 0 0 0 -0 3 -0 71 克服困难 ,保质量妇产科教研室历来教学任务繁重 ,每学年要接受几个系的教学任务 ,面临着繁忙的医疗任务 ,还要保证教学 ,在人员少 ,总课时多 ,病人周转快情况下 ,负担是非常重的。科主任首先要重视教学工作 ,全科统一认识 ,将教学与医疗、科研提到同等重视程度 ,教研室严格把关 ,依靠老一辈专家的传、帮、带进…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卵巢肿瘤18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81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52例,占28.7%;上皮性肿瘤106例,占58.6%;上皮性恶性肿瘤40例,占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76.9%。(2)超声检查提示囊实性肿瘤者与囊性比较,恶性率明显升高(P<0.005)。CA125检测对恶性上皮性肿瘤敏感性为82.9%,术前联合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卵巢肿瘤直径>10cm组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与<5c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3)良性肿瘤多行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恶性肿瘤行根治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化疗。结论:绝经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发生率高。对绝经后卵巢肿块应高度重视,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必要时结合CA125检测协助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搜集我院15年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1~2005年间,收治住院有完整资料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1)患者年龄为30~80岁,平均年龄55.1岁±8.6岁;≤45岁者20例(13.3%),平均年龄37.2岁±6.0岁。其中,2000~2005年18例(17.0%)与1991~1999年2例(4.5%)资料相比,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P<0.05)。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最多,其次为绝经前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分别占69.2%、30.8%。(2)绝经前患者确诊时间迟于绝经后患者(P<0.01);年龄与确诊时间有显著性相关(rs=0.290,P<0.05)。(3)术前B超检查在癌浸润深度上诊断符合率:无肌层浸润为40.9%、肌层浸润≤1/2为42.0%,与术后病理检查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1/2为84.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分析:①年龄、绝经与否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②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子宫内膜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一旦出现月经紊乱及其相关临床表现时,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癌。(2)较年轻的患者出现症状后到确诊的时间亦较长。(3)经多因素分析,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绝经与否无显著的独立预后意义。(4)手术-病理I、II、III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2.9%、48.6%,IV期3年生存率为33.3%,5年生存率为0%。(5)B超检查对判断癌浸润深度(肌层受浸>1/2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是女性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传统盆底修复手术的复发率较高,POP手术方式不断改进,特别是合成材料应用于盆底重建术以后,盆底手术的复发率大大降低,其成功率和有效率已得到公认[1]。与此同时,合成材料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其特有的并发症明显升高,补片侵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