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诊断容易、治疗有方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20世纪50~60年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是普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手术。但如此常见的手术,如果外科医师在术前诊断不明,治疗过程中欠认真细致,而术后管理又粗心大意,就必然导致各种问题发生,轻则使患者再受手术之苦,重则造成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手术与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MCC、Ovid以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年限均自建库到2007年3月,并追查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利用Revman 3.2统计软件对纳入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急性期缓解率明显高于抗凝溶栓组[OR=3.62,95%CI(1.63,8.05)],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较溶栓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慢性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主要体征之一.我院自2006年3月-2008年12月,手术联合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患者287例(312条肢体),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肌袢成形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VVI)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1例PVVI应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腱Guo静脉瓣膜代替术(肌袢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肢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48个月,41条肢体症状消失,足靴区溃疡未复发,足靴区色素沉着逐渐变浅,范围缩小,结论:该术式操作较简便,安全和疗效高,是治疗PVVI的有效方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5.
毕伟  张金文  张峰  李锰  张民英 《临床荟萃》2006,21(15):1112-11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extremity 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近年也逐渐增多,多由手术、分娩、骨折、创伤、长期卧床等引起.其严重并发症肺栓塞可威胁患者生命,其后遗症也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肢体残疾,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尽可能避免致命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预防后遗症的出现.目前临床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遗留后遗症也较多,尤其对混合型病例治疗效果更差.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经股动脉插管灌注肝素和尿激酶选择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KDR)与原发性结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74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发现淋巴转移36例,未发现淋巴转移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VEGF-C及其KDR的表达。结果VEGF-C在有淋巴转移原发灶组与转移淋巴结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未发现淋巴转移原发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R在有淋巴转移原发灶组与转移淋巴结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未发现淋巴转移原发灶组(P<0.01)。结论VEGF-C的表达增高主要与癌细胞基因突变有关,而与其所处的微环境、癌灶的大小及癌细胞密度无关。VEGF-C及其KDR表达的强弱与结直肠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下肢深静脉造影,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评价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7年7月,对5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90条肢体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20条肢体同时行逆行造影检查。结果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依发病率的高低分别是股腘静脉双支畸形481条肢体(其中股静脉畸形189条;腘静脉畸形219条;同时合并二者畸形73条)占69.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3条肢体,占16.4%;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7条,占9.7%;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6条,占2.3%;深静脉血栓后遗症11条,占1.6%;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2条,占0.3%。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为多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股腘静脉双支畸形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下肢静脉造影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同时更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下肢缺血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尤其是腘动脉远端小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近几年新兴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3].然而骨髓移植对患者多部位行骨髓穿刺,采集量大,创伤大,患者痛苦,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为5例晚期下肢缺血患者经血管腔内途径移植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有65例行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体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05~2007年共收治体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8例.先行光纤经皮穿刺插入血管瘤深部及外缘烧灼,加压包扎待瘤体形成血栓后手术切除.结果 18例均治愈且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 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出血少,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为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