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Amplatzer堵闭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Amplatzer堵闭器和主动脉造影及6F长鞘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堵闭器,治疗1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结果]堵闭成功率100%;随访2月~1年,全部病例无残余分流和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堵闭器治疗PDA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单卵双胎间输血综合征在儿科临床较为少见,近二年我科遇两对,现报告分析如下: 例1,2 患儿(双胎)为第一胎,胎龄为32周,系单卵双胎。大男婴(例1)因胎膜早破(LOA)顺产,出生体重1770克。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全身皮肤呈紫红色,呼吸100次,脉搏120次,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低下。血红蛋白20.9克,红细胞724万,红细胞压积66.5ml%,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98%,G-6-PD活性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预后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Wm)治疗小儿DCM的疗效。方法对34例小儿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按治疗方法分成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常规治疗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WIG治疗的IVIG治疗组。采用SPSSl3.0软件包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7.8岁(7月~14岁)。IVIG治疗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7.5岁(9月一12岁)。本组DCM患者死亡8例(23.5%),确诊并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48%,IVIG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64%。生存分析显示IVIG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减少臆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住院次数(P〈0.05)。结论小儿DCM预后不佳,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16例 14岁以下的SVT病儿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测 ,确定SVT电生理机制类型 ,依据各种类型采用消融导管定出有效消融靶点并行RFCA。【结果】 16例SVT中 ,房室旁路折返 12例 ( 6 8 7% ) ,其中左旁路 5例 ,右旁路 6例 ,左右均有旁路 1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 2例 ( 15 6 % ) ,房内折返 2例 ( 15 6 % )。全部进行RFCA ,成功 15例 ( 93 7% ) ,不成功 1例。全部无严重并发症 ,成功 15例随访 6个月~ 3年 ,除 1例外均无复发。【结论】RFCA对小儿SV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的认识。【方法】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儿科收治的1例儿童LQTS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LQTS是儿童猝死的重要原因。诊断LQTS主要依据是晕厥、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恶性心律失常、家族史,治疗药物首选普萘洛尔。【结论】对于儿童LQTS应加强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防止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mplatzer栓子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Amplatzer栓子治疗的3例动脉导管未闭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最狭窄处直径2mm和6mm,在透视下经6F输送管置入Amplatzer栓子,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术后均即刻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1例显示少量云雾状分流,2例显示无分流。术后48小时UCG显示3例动态水平分流完全消失。结论:应用Ampl  相似文献   
7.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Amplatzer堵闭器(ADO)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31例患儿,男12例,女19例,年龄1~19岁,平均7.5岁,体质量4.6~50.0 kg,平均20.5 kg。超声心动图(UCG)测PDA直径2.0~10.6 mm,平均5.8 mm。采用直径4~12 mm、平均7.6 mm,较PDA直径大0.8~5.5 mm、平均2.9 mm的ADO进行封堵。术后48 h1、、3、6个月、1年行UCG复查。结果1例PDA造影直径0.67 mm,因无合适ADO而放弃。失败2例,成功植入ADO 28例(93.3%)。术后造影即刻完全封堵22例(78.6%),4例(14.3%)有微量分流,2例(7.1%)有少量分流。48 h UCG复查均无残余分流。随访1年全组未出现心脏感染、溶血、封堵器脱落,ADO突入降主动脉(DAO)引起DAO轻度狭窄3例,ADO突入左肺动脉(LPA)引起LPA轻度狭窄1例。结论应用ADO治疗PDA安全可靠,但要注意封堵器对DAO和LPA的影响,以避免造成大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1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17例患儿中,男141例,女76例,年龄2 h~15.4岁,平均6.6岁.发病季节以盛夏和初春较高.有明确感染史203例;临床表现轻重不一,72%以心律失常为主住院,轻型占78%,中型占12%,重型占10%.实验室检查异常变化:心电图88%,心肌酶谱92%,肌钙蛋白Ⅰ或肌钙蛋白T阳性43%,抗心磷脂抗体IgM 28%,抗心磷脂肮体IgG 17%,胸片25%,超声心动图26%,心脏核素70%.全部用综合、对症治疗,3例安装起搏器.治愈92例,好转122例,死亡3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心肌酶谱以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增高多见,24 h动态心电图能全面了解患儿心律紊乱及心肌缺血,心脏核素检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要提高对暴发型心肌炎的认识,诊断靠综合判断,排除其他诊断.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综合、对症治疗,阿-斯综合征者尽早安装起搏器.  相似文献   
9.
近年发现 ,正常人体内存在血浆内源性洋地黄因子 (SEDF) ,病理状态下可发生改变。但SEDF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中的变化尚少见报道。为了解先心病SEDF的变化 ,我们测定 6 8例先心病患儿及 30例正常儿的SDEF值 ,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收住我院的先心病患儿 6 8例 ,其中男 36例 ,女 32例。年龄 30d~13岁 ,平均 (5± 2 )岁。其中室间隔缺损 32例 ,房间隔缺损 16例 ,动脉导管未闭 1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5例。除常规检查外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口含糖果对结肠镜检查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于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并结合病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结肠镜检查常规行肠道准备及服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其间歇有计划地口含糖果.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服药达标率(服药量≥7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接受再次服药意愿.结果 观察组肠道清洁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1.27%比10.52%)、恶心(18.98%比32.89%)、及呕吐(7.59%比25.00%)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达标率(98.73%比89.47%)、服药完成率(78.48%比63.16%)及口感满意度(82.27%比65.7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前有计划地间歇口含糖果可提高肠道清洁度,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口服泻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