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并试图探讨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制作脑缺血模型,运用神经功能评分及电子显微镜摄像技术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穴丛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皮质神经元突触的结构、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致密物质厚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突触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突触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头穴丛刺法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突触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入睡后发作性呼吸停止伴意识不清,四肢强直2d于2006年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2月8日夜间首次出现睡眠后呼吸停止,面色青紫,四肢强直,家人将其推醒后,面色迅速转为正常,无其他不适反应。睡眠后症状再次出现。在本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丙戊酸钠片0.2g口服,3次/d,病情不见好转。既往2年前出现左上肢持续性蚁走感,尤以睡眠后加重;3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尿床,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平时阵发性头痛、头晕,颈部活动有发沉感。患者为第三胎,双胞胎,顺产,妹妹已送人,无法找到,母孕期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初潮及月经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确切疗效、剂量和方法。方法大宗资料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者随机分为4组:A组307例采用普通肝素钠持续静脉泵入,B组308例采用普通肝素钠12500单位,日一次静脉输液,C组307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常规皮下注射,D组30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日一次静脉输液,3周后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不良终点事件。结果总有效率各组均有显着差异,分别为A组95.11%、B组89.29%、C组81.76%、D组75.33%。病死率A组1.95%、B组3.57%、C组3.28%、D组5.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不良事件前3组均高于D组,但前3组间无显着性差异。静脉内使用肝素615例仅发生2例脑出血。结论静脉内使用肝素可显着降低病死率、增加治愈、好转率。较之低分子肝素和常规扩管活血类药物有更好的疗效,而普通肝素维持静脉输液较每日一次静脉输液更能尽快达到肝素化,减少肝素总用量,总体疗效最佳。而出血并发症并未超出允许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芪参还五胶囊对缺血大鼠脑组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安慰剂对照组和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突触数目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神经元突触数目减少,突触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差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遭破坏,芪参还五胶囊对缺血后大鼠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宝栋  王志勇  刘振江  闫瑞萍  白晶 《临床荟萃》2006,21(21):1529-1529
患者,女性,18岁。入院前4天被家人发现入睡后很快出现打鼾、呼吸不规则,迅速出现呼吸停顿,继而面唇发绀、四肢强直、尿失禁、喉鸣而被家人推醒,醒后呼吸迅速恢复正常,并伴有明显的疲劳感,连续数日反复发作。来院后经查体,除左上肢有主观性感觉障碍外,未见其他异常。经耳鼻喉科会诊可排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行动态脑电图检查后排除癫痫发作;多导睡眠监测发现:入睡8小时内低通气事件大于15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mmHg;而清醒时PaCO2〈45mmHg,故诊断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最后MRI诊断为慢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后转脑外科手术治疗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实验室的改革,许多功能相近或学科关联的实验室通过合并、重组,相继成立了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成立,优化了学校的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和设备的重复购置,也为资金集中购置一些大型精密仪器增加了机会,如我校购置了B超、三导心电图机、血液分  相似文献   
7.
白晶  李宝栋  唐强 《中国康复》2012,27(5):327-32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认知训练,观察组加用头穴丛刺疗法。治疗前后评定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血浆皮质醇水平、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均P<0.01);2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P<0.01);2组事件相关电位中的P3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0.05),且观察组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3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疗法联合认知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72例首发急性脑梗死(3 d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星期后测定脑脊液中NE、5-HT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脑脊液NE、5-H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项针能够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NE、5-HT含量,可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中枢针刺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00例,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级中枢针刺法联合口舌颊咽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药物及康复治疗,1次/d,疗程为21 d。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分级中枢针刺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能力,减少误吸风险,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芪参还五胶囊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后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运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假手术组、安慰剂对照组和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触数目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安慰剂对照组神经毡内突触数目减少、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或融合,与假手术组比较发生了显著改变;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相对完整,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结论缺血后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遭破坏,但经芪参还五胶囊干预可以保护缺血灶周围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基本完整性,为脑功能重建提供超微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