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检查因其能够得到人体真正的断面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作定量分析,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可充分显示病灶血液流动动力学特点,明显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使许多疾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挽救了许多患者的宝贵生命。由于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需人去掌握,去很好的使用,CT检查扫描技术也不例外,因此,CT室技术员操作扫描技术也很关键,操作技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技术员必须具备扎实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良好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还要熟练掌握CT扫描技术等理论、实践技能。现单从如何作好CT扫描技术工作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09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单侧手术时间平均52 min,术后未出现尿潴留,术后随访2~36个月,2例患者出现阴囊浆液肿和血肿,1例出现切口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 d,平均住院费用为4 318元。有2例患者复发。结论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好,手术适应证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效价比,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超选择性插管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插管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8例患者114例次的肝癌介入治疗资料,并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甲胎蛋白的变化,并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甲胎蛋白明显降低,一至三个月时甲胎蛋白降低者分别为79%、82%和87%;患者近期有效率逐月增加,第一至三个月有效率分别为29%,95%和9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插管介入治疗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甲胎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讨腹腔镜尾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方法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腹腔镜尾侧入路法)47例、B组(腹腔镜中间入路法)48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切除标本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率(8.51%)低于B组(1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腹腔镜尾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较中间入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同时可降低血清CEA、CA199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对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清白蛋白35g/L为界限,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及低白蛋白组.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低白蛋白血症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并随着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的进展其发生率明显增高;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术前低白蛋白水平为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63.7%;低白蛋白血症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4%、53.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关,也是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病者进行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最终通过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提高。掌握CT技术能够更准确的治疗有关疾病。  相似文献   
8.
在放射科工作的人都知道,X线胶片的曝光量是最不好掌握的,特别是用传统的方法,X线胶片的质量受湿度、电压、X线机的输出量、显影液的新鲜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论你曝光条件掌握的再好,都不能更好地提高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炎的手术方式,来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观察分析LC和LSC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LSC组急诊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LC组;LS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例数、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则明显低于LC组(P<0.05)。LSC组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LC组(P<0.05)。结论采用LSC治疗复杂性胆囊炎可以降低手术风险,防止胆道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胆管残余结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02年1月-2013年6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54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术后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残留,分为残余结石组(27例)及非残余结石组(627例).分别观察两组的黄疸胰腺炎病史、胆总管内径(B超)≥8 mm、急性胆囊炎、急诊手术、胆囊切除顺序、胆囊三角粘连、泥沙样结石、结石颈部嵌顿、充满型结石、胆囊管增粗、胆囊管保留≥1 cm、结石最小直径≤5 mm、胆囊结石数量≥5个、脓性胆汁等相关指标.采用统计软件IBM 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影响度高低排序,本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为LC术后残余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胆总管内径(B超)≥8 mm、胆囊切除顺序(逆切)、黄疸胰腺炎病史、胆囊管保留长度≥1 cm、泥沙样结石.结论 有黄疸胰腺炎病史、胆总管内径(B超)≥8 mm、胆囊切除顺序(逆切)、泥沙样结石、胆囊管保留长度≥1 cm,是LC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行LC术前及术中应特别注意上述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避免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