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2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11岁,因左手环、小指外伤5h于2005年4月16日急诊入院。术前查体:一般情况可。专科情况:左手环指于中节远端挫伤性完全离断,创面不整齐,离断指体挫伤较重;小指指甲缺损,伤口边缘挫伤较重,指骨外露。术前诊断:左手环指完全性离断伤,小指指甲缺损。术前设计:手术分二次处理,先行环指断指再植,如果环指能够再植成活,小指指甲缺损行修饰性移植;如不能成活,则行一般的创面覆盖手术。  相似文献   
2.
X线透视导航下动力髋(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目的探讨X线透视导航技术在动力髋(髁)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连接在标准动力髋(髁)器械上的适配器,X线透视导航辅助完成术中松质骨拉力螺钉在股骨颈通道内的入点选择及拉力螺钉的置入。结果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结果令人满意。手术时间平均为48.8min,X线图像采集平均3.4次。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肯定了X线透视导航技术在动力髋(髁)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术中只需1次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能实时监测,减少了X线辐射量,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拉力螺钉置入的准确度,减小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5例随访12~82个月(平均36.2个月),优良率81.5%.并发症主要为髋内翻畸形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3例和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2例.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以及患的全身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内固定,主要选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动力性髋部钉(DHS),外固定架和多枚钉固定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96年,就有人尝试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将它作为标准术式加以推广。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微创观念的深入人心,2000年以后有关微创(mininally—invasive surgery.MIS)THR技术的报道逐渐增多,也越来越得到了,骨科医生的认同,已逐渐成为初次THR的常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对2具尸体、4个髋关节的OCM入路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OCM入路微创THA 20例。手术从臀中肌前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分段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髋臼打入器安放髋臼假体;股骨侧手术时手术床后下方一半拆卸掉,患髋后伸和外旋且小腿置于消毒袋内,大转子周围关节囊广泛剥离后完成扩髓和股骨假体的安放。结果肥胖指数平均为27.4%的20例患者,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9.3 cm;术中平均出血130 mL,术后引流量80 mL;患者术后2-3 d下地活动。所有患者获得1-9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15例已完全脱拐,行走正常;5例不满1个月,仍需扶拐行走。术后随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5.1分分别下降到3.6分(1个月)、1.7分(3个月)和0.8分(6个月)。发生血肿2例,X线检查见髋臼前倾过大2例,股骨假体型号偏小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4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平均88.4分。结论OCM入路微创THA切口小,完整保留臀中肌和关节囊,患者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它需要一个独立学习过程,并需要特殊器械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腓总神经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40a来收治的48例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损伤机制和特点。方法:通过随访,依据其损伤原因和机制分类统计。结果:牵拉压迫伤33例,占69%;手术切割伤12例,占25%。导致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中以石膏压迫为最多,占37%,牵伸性损伤占31%。结论:骨科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责任心,重在预防,一旦发生损伤,应早期诊断,采用有效的方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神经营养素-3重组腺病毒促进脊髓背根神经节的存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eruotrophin3,NT-3)重组腺病毒(adorsal root ganglia ,DRG)细胞存活的促进作用,方法:原代培养DRG,加入不同感染增殖率(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的Ad-NT-3,观察DRG细胞的形态,MTT法测定DRG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当加入MOI为10和50的Ad-NT-3时,形态学发现,DRG细胞数目增加,突起变长,尤其以3d后表现更为明显,DRG细胞的增殖活性显增加(P<0.01),当MOI为100时1d和3d,DRG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无突起或变短,部分细胞死亡,MTT法测定DRG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降低(P<0.01),结论:NT-3基因能通过腺病毒介导表达NT-3蛋白,促进体外培养DRG细胞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牛坐骨神经中神经再生抑制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周围神经内寻找与中枢神经内轴突生长抑制因子有相同生物学活性的神经再生抑制物。方法 取新生小牛坐骨神经提取液经SephacrylS-100凝胶柱层析,得洗脱峰,再将各峰成分用不同分子的滤管超滤分别得到6组不同Mr的粗提液,将各组分加入到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检测细胞活性。细胞活力检测指标是MTT法细胞活性检测和细胞总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有抑制活性的物质主要集中在Mr〈1  相似文献   
10.
正常冈上肌腱乏血管区胶原分布的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启明  朱庆生  马平  吕荣  王军 《医学争鸣》2000,21(7):S180-S182
目的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研究正常冈上肌腱胶原分布的规律,以探讨胶原分布与冈上肌腱撕裂之间的联系。方法 动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获得的正常冈上肌腱切片标本,分为2组,即:距冈上肌腱止点1cm处为一组(A组),2cm处为另一组(B组);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肌腱横切面上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所得数据用Spss8.0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Masson三重染色的切片中,A组胶原所占横截面积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