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处理要点。方法依据是否存在胆道梗阻和胰腺炎病变严重度将273例胆石性胰腺炎分为四个临床类型,分别对各类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梗阻性重型10例,早期手术8例,全部治愈;传统保守治疗2例,其中1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梗阻性轻型70例,早期手术57例,ERCP+EST 4例,传统保守治疗9例,全组无死亡。(3)非梗阻性重型共47例,13例采用早期手术,4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例死于后期感染并发症,12例保守治疗,其中4例病情较重,3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4)非梗阻性轻型146例,早期手术55例,后期手术8例,ERCP+EST 3例,内科保守80例,全组无病死。结论(1)梗阻性重型患者应采用早期手术治疗。(2)梗阻性轻型患者可采用早期手术或EST解除胆道梗阻以防止胰腺炎加重。(3)推荐应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非梗阻性重型患者,适当地联合手术有助于疗效的提高。(4)保守治疗成功者应适时地手术解决胆石症以防止胰腺炎复发。(5)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各临床类型之间的转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与cyclins、CDK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SS)的表达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周期素(cyc lins)、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表达的相关性,了解SS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具体调控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为激素依赖性大肠癌的内分泌联合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79例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的SP法检测SS、cyc linD1、cyc linE、cyc linA、cyc linB1、cdc2、CDK2、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Cyc linE、CDK2在大肠癌组织SS高表达组的表达低于低表达组(P<0.05)。Cyc linD1、cyc linA、cy-c linB1、cdc2、CDK4在大肠癌组织SS高、中、低表达组三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SS表达的水平越高,cyc linE、CDK2的阳性表达率越低,因此,SS对大肠癌细胞周期的调控可能是:SS抑制大肠癌细胞cyc linE、CDK2基因的表达,使cyc linE-CDK2复合物的水平降低,进而抑制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使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以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4.
细胞周期素B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同时取距癌灶5cm以外的癌旁组织及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yclinB1的表达.结果 80例标本癌组织中cyclin B1过表达率为55.0%;癌旁组织为2.5%;正常大肠组织中未见cyclin B1过表达,癌组织中cyclin B1的过表达率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 B1的过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yclin B1的过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针对抑制cyclin B1表达的措施可能成为治疗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D2,D3)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前应用立止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立止血及对照二组.术前5 min分组静注立止血2 kU或生理盐水5 ml.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30 min和1 h及术毕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给药后30 min、1 h及术毕,PT、APTT均延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立止血组术中PT、APTT延长,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PT、APTT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根治术前静注立止血2 ku可使术中凝血时间趋于正常,从而减少术中渗血,而对术后凝血时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组织中MMP-2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6.7%,淋巴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相关(P〈0.05)。结论 MMP-2在胃癌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手术治疗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4例,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系先天性发育异常,其破裂出血急速且最大,病灶隐匿,往往表现为胃粘膜浅表溃疡或糜烂小动脉喷血。  相似文献   
8.
经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残余结石2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90年以来对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肝内残余结石病人,运用纤维胆道镜,通过术中经桥袢或经左肝管安放的引流皮管窦道,进行取石治疗。经25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分析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4~69岁。均为肝内外...  相似文献   
9.
NF-κB、ICAM-1和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P)是发病急、进展快、多脏器损伤、死亡率高的常见急腹症。近年来,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炎症细胞因子等对AP继发肝损伤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195例胃癌术后的胃癌分化程度与年龄、胃癌部位、胃壁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分站、淋巴转移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与年龄、胃癌部位、胃壁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分站、淋巴转移阳性率有一定规律,越是年轻胃癌患者,其纷化程度相对较差;分化程度较差者,胃壁浸润较深,其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及淋巴转移阳性率也越高。结论根据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规律,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