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1998年所有发生意外伤害的0—6岁儿童,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危险因素。结果 该地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56%,男女比例为2.67:1。跌伤、烧烫伤和动物咬伤是最常见类型。13.63%的受伤儿童需住院治疗,因伤害致残疾者占1.82%。意外伤害医疗资用支出占家庭年总收入的3.94%。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的照顾者、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儿童性格行为特点等。结论 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0-6岁儿童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培训村级医师,开展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提高儿童家长的安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儿童期意外伤害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其内在规律性,是可以预防的。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 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TAI)对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生长的影响,阐明局部灌注化疗在IIIB期结直肠癌术前降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常规行腹、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影像学表现为cTNM Ⅲ期共12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组,A组患者直接行肿瘤病灶手术切除;B组患者切除术前一周予以TAI化疗。术后评估肿瘤的病理分期,两组中剔除非pTNM IIIB期患者,以A、B组各20例作为观察对象,测量其术前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直径及切除术后肿瘤病灶的实际直径。根据NCI不良反应分级CTCAE 3.0版评估TAI化疗后第5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进行体力状态Karnofsky评分。结果  术前接受TAI化疗的病例(B组)与术前未接受局部TAI化疗的病例(A组)相比,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缩小(P<0.01),而TAI治疗的不良反应能够通过内科支持治疗后改善,不影响择期进行外科手术;TAI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体力状态亦无明显不良影响。 结论  术前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明显抑制pTNM IIIB期结直肠癌肿瘤病灶的生长,对结直肠癌术前的降期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大约有1/4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发现已存在肝脏转移灶,而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最主要死因.对大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可能为临床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单发复发肝细胞癌(rHCC)病人的远期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行局部消融治疗的73例单发rHC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病人消融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3个月,1、3、5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1%、67.5%、49.3%,多因素分析显示消融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位置是影响病人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局部消融治疗术后单发rHCC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远期生存期,消融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及肿瘤位于高危部位是导致病人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剖宫产现状及其对母婴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为了解上海市接产医院剖宫产情况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分别于 1998年、2 0 0 0年及 2 0 0 1年对全市各级接产医院的产科剖宫产病史进行了检查并抽取部分病史进行指征评审。结果 :1全市剖宫产率从 1980年的 10 .0 0 %上升到 2 0 0 0年的 4 7.4 4 % ,增加了 3 .74倍 ;2剖宫产前 4位指征构成依次为 :胎儿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及胎位不正 ,占全部指征的 60 %左右 ,其中主要为胎儿窘迫和相对性头盆不称 (约 4 0 % ) ,社会因素剖宫产比例在上升 ;3进一步对剖宫产指征进行评审分析 ,指征掌握正确率较低 ,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而行剖宫产者中 ,指征依据不足或完全没有依据者在 1998年占 3 9.83 % ,2 0 0 1年占 4 2 .14 % ,以头盆不称为指征者中依据不足或完全没有依据者在 1998年占 1/3 ,2 0 0 1年为 5 4 .76% ;4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费用及近期并发症 ,剖宫产组住院费用为 4 2 2 6.12± 60 0 .74元 ,显著高于阴道产的 2 2 0 4 .2 1± 648元 ,剖宫产产妇分娩时平均出血量为 3 77.3 8± 114 .3 5 ml,显著高于阴道产的 2 84 .16± 110 .4 4 ml,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 15 .2 6% ,显著高于阴道产组的 7.5 0 % ,剖宫产组的产褥病率为 11.2 1% ,显著高于阴道产组的 3 .2 1%。此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液体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肝癌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形成相关标志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非PVTT和PVTT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各20例,采用磁珠分离系统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通过神经网络算法(statistical neural networks,SNN)建立图谱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经数据对比分析找到3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质荷比(m/z)峰(P<0.05),从中筛选出最具划分能力的8个质荷比峰(m/z=4 420.43、4 055.19、2 988.80、4 091.46、4 072.24、6 935.04、4 109.53和5 321.17),并以此建立HCC的PVTT诊断模型,模型识别率达到97.5%,而预测率达到92.73%。非PVTT组和PVTT组的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5%。结论 筛选得到的蛋白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PVTT的相关标志物,诊断模型可能对预测PVTT的形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出生缺陷与产前诊断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一、出生缺陷及其影响因素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于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所导致的缺陷 ,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出生缺陷的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 ,也可能是环境因素(接触化学物品、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感染 ) ,也可能是环境与遗传的共同作用。至少 2 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联合治疗对患者黄疸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21例不能手术切除而接受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及该院同期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的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退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和黄疸复发时间的差异.结果 21例联合治疗患者共植入金属裸支架32枚,放射性12I粒子580颗,手术成功率100%,治疗有效率85.7%,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9.5%,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344 d而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193 d(P=0.03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7 d明显长于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256 d(P=0.022).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离内放疗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联合治疗能够推迟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黄疸复发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