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双源CT(DSCT)和超声心动图(TTE)对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诊断的价值,以探讨DSCT诊断APVC的优势。回顾性研究行DSCT检查的APVC 31例,其中行手术治疗16例,术前均行DSCT和TTE检查;而未行手术治疗15例,其中行TTE检查10例。统计分析异常静脉的数量、引流的解剖部位和途径,以及合并畸形。其中手术病例,还与手术结果对照。手术病例16例中,诊断异常肺静脉数量及引流部位与途径,DSCT的准确率分别为98%(49/50)、93.8%(15/16)、TTE准确率分别为80%(40/50)、56.3%(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畸形,DSCT和TTE的准确率分别为89.1%(41/46)、78.3%(3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手术病例15例,DSCT诊断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但TTE诊断率仅40%(4/10)。因此,与TTE对比,DSCT在准确、全面诊断APVC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示APVC患者术前应常规行DS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郁》中38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6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氏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结果]共得到处方45首,药物93味,高频药物共26味,主要有茯苓、牡丹皮、当归、郁金、白芍、生姜、栀子、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甘草-当归”“薄荷-茯苓”“白芍-甘草-当归”等。药效以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苦、甘、辛多见;归肺、心、肝、脾经最多。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7组,涉及理气化痰、益气生血、滋阴清热、利水安神等剂。[结论]叶氏治疗郁证主张调畅情志,辨别虚实,善用寒温药物配伍;重视肝脾同调,且疏肝养肝并行;重视理气,多法泻火,气血并治。总结提炼其治疗郁证的学术思想,对临床上郁证的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特点及规律,本研究收集了72例未经骨转移治疗的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回顾分析骨性胸廓转移的优势解剖分布及转移类型。结果发现转移灶以胸椎最多见,左侧第4肋骨是肋骨转移最多受累部位,右乳癌患者更易出现双侧肋骨转移(65%)及双侧上肢带骨(54.5%)转移;28例患者表现为溶骨转移(38.9%),30例发生成骨转移(41.7%),转移类型中以成骨转移为主;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12月纳入5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使用双源CT进行肺动脉血管增强扫描,对图像行三维重建,分析栓塞部位、栓子形态、肺内、心脏及胸腔改变等.结果 44例确殄肺栓塞,发现肺栓塞共260处,最常见于右肺下叶动脉28例(63.0%),其次于右肺动脉22例(50...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前纵隔占位4年”入院。胸部增强CT扫描提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伴轻度均匀强化,大小约7.1 cm×3.8 cm,考虑为胸腺瘤。于全麻下行“前纵隔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及玻变的背景上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呈灶性分布,伴淋巴组织增生及浆细胞浸润,并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伸入”组织细胞现象。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CD68抗体(+)、CD163抗体(+)、免疫球蛋白G4(IgG4)(+)及CD1a抗体(?)。最终诊断为结外Rosai-Dorfman病(RDD)。在3年随访期内,该患者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复查CT未提示有复发征象。此病在影像学上需要与其他前纵隔肿块鉴别,如胸腺瘤、淋巴瘤及畸胎瘤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测量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的准确性。方法:以常规造影结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30例行双源CT血管造影确诊为Ⅲ型主动脉夹层,在CT和常规血管造影上进行测量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结果: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同常规血管造影所测得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3.39±4.06 cm和3.34±4.11 cm,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可以准确测量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可以作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术前计划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64MDCT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以及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CA)进行对比,确定64MDCT诊断冠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MDCT对227名患者进行检查,纳入检查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临床上怀疑为冠心病,其中行CCA 56例,测量斑块的CT值;比较不同性质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与CCA对比,统计分析64MDCT对患者、病变血管及病变血管节段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计算两种方法测量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斑块成分分析:227例患者中,软斑块有77处,CT值为(47±18 ) HU,中间斑块90处,CT值为(114±16) HU,钙化斑块158处,CT值为(754±227) HU,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钙化与非钙化斑块引起管腔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中,两种类型的斑块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引起管腔轻度狭窄较多,中重度狭窄中非钙化斑块较多,完全闭塞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CCA相比,64MDCT对冠脉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2%、93%及89%,对血管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4%、95%及86%,对血管节段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4%、92%及89%;④64MDCT与CCA两种方法诊断管腔狭窄的相关性较高(r=0 774,P<0.05).结论 64MDCT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方法,其测量结果准确、可信,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舒意  陈新月  程巍  彭礼清 《四川医学》2021,42(12):1244-1248
目的:基于冠脉CTA双能成像去钙化扫描对于斑块血管狭窄评估的探讨。方法 :前瞻性随机纳入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行双能冠脉DECTA扫描的病人25人,收集斑块共35个。记录斑块去钙化前和去钙化后在影像学上的特征。包括:位置、狭窄率、斑块成分和双能去钙化伪影后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及图像的诊断质量。结果:钙化去除后图像对于斑块的诊断无影响,伪影的发生率没有差异;钙化去除前后血管的狭窄率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去除后血管的狭窄率变化跟其位置及斑块成分无关系。结论:双能去钙化的应用可以减少钙化斑块在CT成像下伪影对于狭窄程度评估的影响,有潜力提高对于冠脉斑块病人根据其狭窄进行危险分层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接受双源CT血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图像均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及分析,观察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分型、范围,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分型及相关测量。结果:33例腹主动脉瘤中,5例为近肾型,28例为肾下型。双源CT对瘤体长度、大小,近端及远端瘤颈长度、直径。近端瘤颈与动脉瘤长轴夹角测量准确。结论:双源CT可准确诊断腹主动脉瘤,并且可以提供详细而准确术前信息,是腹主动脉瘤术前诊断和术前评价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资料与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6例椎旁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6例均为原发,其中2例有高血压症状,3例仅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例术前、术中血压均正常。6例肿瘤中良性5例,均有完整包膜,其中3例为实性,2例为囊实性;恶性1例,包膜不完整,为实性。显微镜下肿瘤周围可见巢状或索条状排列的瘤细胞,其间可见丰富的血管或血窦,中心见不规则变性、坏死及囊变区。6例中病灶位于咽旁间隙1例,后纵隔3例,腹膜后2例,大小为4.0~7.8cm不等,均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平扫肿瘤密度均匀者1例,不均匀者5例,2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均明显强化,瘤内均可见大小不等无强化区,其中3例瘤内可见粗大血管影。肿瘤边界清晰者5例,其中1例邻近骨受压吸收,边界不清并远处转移者1例。结论椎旁副神经节瘤的增强CT表现充分反映了其组织学特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