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观察2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DS患者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84.00%,淋巴细胞微核率为6.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AEB和RAEB-T亚型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RA亚型(P<0.005)。MDS微核淋巴细胞多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MDS染色体畸变率为14.68%,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微核率呈直线正相关(r=0.76,P0.001)。本文就MDS微核检测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执行1983年桂林全国临检方法学术讨论会的提案“尿沉渣检验推荐方法草案”过程中,我们设想了下列计算评比方法,用于尿沉渣镜检质控.经试用后,尚易推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廖斌  张绍林 《海南医学》2002,13(11):25-26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寻求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有效策略,提高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和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联合化疗35例,总完全缓解(CR)率42.9%(15/35),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6例,CR率42.3%(11/26);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9例,CR率44.4%(4/9)。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或三尖杉脂碱(H)化疗18例,CR率22.2%(4/18)。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例,4例CR。姑息治疗12例。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上有其特殊性,对化疗反应差,CR率低。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应选择积极、合理、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并进行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含自体血浆的培养液培养CIK细胞和PHA先刺激 2 4小时的PHA CIK细胞。用51 Cr释放法检测两种细胞对K5 6 2细胞、食管癌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幼稚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 :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强 ,且PHA CIK细胞强于CIK细胞 (P <0 .0 5 )。两种细胞对不同靶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在效靶比为 2 0∶1、10∶1时 ,PHA CIK细胞对K5 6 2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幼稚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CIK细胞 (P <0 .0 5 )。结论 :PHA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 ,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人参叶中微量新皂甙-La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已报道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叶中分到三种微量新皂甙。在继续研究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个微量新皂甙,命名为人参皂甙-La(ginsenoside-La)。人参皂甙-La,无色针晶(MeOH),[α]D~(20)—18.4(Pyridine-d_5)。负离子FAB-MS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促凝物质表达和并发感染等原因,在就诊和诱导缓解治疗时,容易激活凝血系统,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征性降解产物,是诊断纤溶活性的特征分子标记物.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有助于提高临床DIC诊断的准确率,指导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次调查以阴山中段为中心约10000km ̄2,涉及6个区、旗、县。调查采用全生境按植被及地貌分9个类型,设43个样地,共布中号板夹33747夹日,稀有种辅以挖洞法进行。获鼠形动物标本742号、蚤1578匹。结合以前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鼠形动物3目6科23种;蚤5科14属32种。其中棕背麝鼠、大林姬鼠、麝鼹及北方角叶蚤为当地首次发现。采用Shannon─Wei_ner的信息论指数对9个鼠类群落和5个蚤类群落作了分析。调查发现达乌利黄鼠、子午沙鼠等主要疫源动物及其主要寄生蚤借山间沟谷和植被稀疏的草坡可连续前后山分布。这对前后山鼠疫疫源地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与急性淋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ALL患者72例,其中T-ALL9例,B-ALL5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急淋为8例,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ATM基因D11S2179位点、BRCA2基因D13S269点位点和D13S25在B-ALL、T-ALL和慢粒急淋变患者的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结果:72例ALL患者中,3位点总LOH频率为26.4%。D11S2179、D13S260和D13S53位点LOH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5.3%、12.5%和5.5%。B-ALL患者3个位点平均LOH发生率为12.7%。在D11S2179和D11S2602位点同时发生LOH频率为9.1%。9例T-ALL患者未发现LOH。8例慢性急淋变患者只在D11S2179位点检测到3例(37.1%),其他2位点未异常。结论:ATM基因、BRCA2基因帮D13S25位点微卫星的LOH与B-ALL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而ATM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可能参与慢粒急淋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包头鼠疫防治概况和建议张绍林(内蒙古包头市地办室)包头是鼠疫的历史疫区,1917~1946年发生过4次人间鼠疫流行。市区和郊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存在,1982年11月经细菌学证实。本文主要讨论包头市区和郊区的鼠疫防治,也涉及包头市所辖其他旗(县...  相似文献   
10.
<正> 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叶中分离出十七个单体化合物。用IR,FD-MS,~1H-NMR,~(13)C-NMR及化学方法等鉴定了两种微量成分:20(R)—PPD(Ⅰ)和3β6α、12β—三羟基—20(22)、24—达玛二烯—6—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Ⅱ),前者是从人参叶中得到的已知成分,后者则是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人参皂甙—Rg_4(Ginsenoside-Rg4)。化合物(Ⅰ)为白色针晶,熔点:243~245℃,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13)C-NMR谱示有三十个碳,表明为三萜类化合物。经与已知化合物的~(13)C-NMR谱比较,鉴定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