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99年12月至2003年11月急性胆管炎的老年患者102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49例,其中治愈26例,好转11例,加重(死亡)12例;手术治疗53例,其中治愈40例,好转8例,加重(死亡)5例。结论 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正确处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与手术必要性、及时性的矛盾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毅钦  伍早  刘苑钰 《广东医学》2005,26(2):242-243
目的 探讨良性乳腺肿块在社区的治疗方式。方法 对 1999年 9月至 2 0 0 4年 8月社区追踪治疗良性乳腺肿块 10 4 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建立档案进行健康教育 ,采取药物治疗 85 0例 ,手术治疗 171例 ,疑似恶变 2 1例 ,其中证实 4例 (0 4 4 % )。结论 社区治疗的方式能使良性乳腺肿块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减少良性乳腺肿块的恶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痔二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后出现并发症的25例病例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吻合器的使用不当相关。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提高术者操作技巧,与传统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减少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并发症而减少二次手术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中选择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的肠造口方法,以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对行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56例,在Miles术中采用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观察术后情况排便恢复,观察术后排便等恢复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45例经过3~21个月随访,39例患者在术后3周内,大便成形并规律排便,其余6例在4~8周内规律排便.结论 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可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α-连接蛋白(α-cat)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联系。方法通过收集86例结肠癌手术切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9、α-cat,并同癌周正常结肠组织做对照。结果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9.3%,高于正常结肠组织,表达率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淋巴转移等有密切相关性。随着结肠癌生物恶性程度的增加,α-cat表达逐渐降低,MMP-9表达明显增高。结论联合检测二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含量,可较为客观的判断结肠癌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结肠造口术后管理模式承接出院后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市居住的出院造口患者62例,进行社区结肠造口术患者的管理,管理3个月,前后分别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管理效果评估.结果 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调查问卷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多维评价.干预前后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以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中,其中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4个分量表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其中营养、心理安适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结肠造口术后管理模式承接出院后患者管理能提高造口患者的综合状态和生命质量,为社区开展出院后造口患者的继续康复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中选择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的肠造口方法,以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对行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56例,在Miles术中采用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观察术后情况排便恢复,观察术后排便等恢复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45例经过3~21个月随访,39例患者在术后3周内,大便成形并规律排便,其余6例在4~8周内规律排便.结论 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可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我国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特征,建立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生理学参数。方法 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日本Tomey公司EM-1000)及与其联网同步显示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日本Tomey公司-1020),对我国154例(244眼)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建立了细胞密度和形态学参数。发现:年龄和平均面积、面积标准差、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以及五、七角形细胞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