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儿脑瘫在中医学中属于五迟、五软的范畴,儿科鼻祖钱乙在治疗本病上重视培补先天,并创立了著名的"六味地黄丸"。身为中华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的王静安,认为先天虚损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但是后天失养,亦可导致先天愈加亏虚,所以在治疗时重视顾护中州生升之气。对王老与钱乙在诊治脑瘫足软行迟方面的比较,另又比较了两例不同类型的脑瘫。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疗效、心肌缺血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浓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变化差异均高度显著(P<0.01).文中讨论了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3.
硬皮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皮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张天娥阎智勇关键词硬皮病中医药疗法本虚标实综述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进行性肿胀、增生、硬化为特征,原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疾病。临床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前者损害主要局限于皮肤,后者除皮损外还可累及消化道、...  相似文献   
4.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AD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动物模型对于探明AD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并比较近年来常用的AD动物模型,以期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AD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改善SAMP8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15只SAMR1小鼠为正常组,6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DSS高、中、低剂量组(57.6、28.8、14.4 g·kg-1·d-1),连续灌胃给药8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IHC)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磷酸化(p)-Tau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泛素(Ub)、泛素连接酶E3(E3)、26S蛋白酶体、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百分比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胞体聚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p-Tau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升高(P<0.05);Ub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E3、26S蛋白酶体、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DSS高、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停留百分比增加(P<0.05);DSS各剂量组CA1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各剂量组β-APP及中、低剂量组p-Tau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减少(P<0.05);各剂量组Aβ及p-Tau蛋白水平下降(P<0.05);各剂量组 Ub mRNA表达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26S、E3、UCHL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中剂量组UCHL1 mRNA表达升高(P<0.05);各剂量组Ub蛋白表达降低,高、中剂量组26S、E3、UCHL1+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DSS可改善SAMP8小鼠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UPP途径中Ub及升高E3、26S、UCHL1、UCHL3的表达,减少Aβ和p-Tau异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小柴胡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小柴胡汤的可能活性化合物及其潜在治疗靶标,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与AD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小柴胡汤可能的靶点;对交集靶点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PC12细胞制备AD细胞模型,以小柴胡汤干预处理后,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膜电位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荧光免疫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初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 小柴胡汤共收集到190个化学成分和41个AD相关靶点,包括丁子香萜,槲皮素,小檗碱,原卟啉,24-Ethylcholest-4-en-3-one,β-D-呋喃核糖苷等关键化合物及Sigma非阿片类细胞内受体1(SIGMAR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K1),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6(PTPN6),蛋白激酶C(PRKCH),核转录因子κB激酶亚单位β抑制蛋白(IKBKB),组织蛋白酶D(CTS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ax,Bcl-2样蛋白1(Bcl-2L1)等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获得302个条目(P<0.05),主要与调控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KEGG通路富集获得相关通路73条(P<0.05),涉及的主要通路和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凋亡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路、癌症相关通路等。细胞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率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cl-2/Bax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细胞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Bcl-2/Bax上调,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小柴胡汤治疗AD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阐释其物质基础和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RNA干扰首先由Su Guo博士于1995年在秀丽新小杆线虫体内发现,而后发现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级生物体当中。RNAi作用机制涉及siRNAs及miRNAs的产生、RISC的装配、RISC的功能三个过程从而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在中医药研究中,RNAi这一复杂现象的作用机制完全可以用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来解释,而且它在证候-基因组研究、中药作用的靶标或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中药的毒性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糖尿病双生子为模型,进行六纲(寒、热、表、里、虚、实)及脏腑辨证,以病证结合的方法探索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微观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首先,卵型鉴定处于患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双生子对;其次,采用158项的六纲调查量表和68项的肾虚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段的肾虚证候;最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这对单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双与小双这对双生子的六纲症状和肾虚证候积分存在着明显差异,小双的积分是大双的1.5~3倍。基因芯片结果发现有19条基因的表达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与细胞生理程序、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均出现下调。讨论:双生子的病与证、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是可行性的,双生子糖尿病与中医肾虚证具有相关性。基因芯片结果提示糖尿病肾虚证的发生与新陈代谢、细胞生理程序功能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仙鹤草抗癌活性成分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仙鹤草及其复方抗癌作用临床与药理研究基础之上,综述了仙鹤草的主要药效成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就。认为仙鹤草通过诱导癌细胞加速凋亡,直接杀伤癌细胞,拮抗致癌物质,调节宿主NK细胞、TNF、IL-2以及红细胞免疫等多种途径,发挥出以消化道癌为主的针对多种肿瘤的较强抑杀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41对双生子家系背景的调查积累,探讨双生子研究法引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可行性,重点对1对心脾两虚精神分裂症的双生子进行示范性研究。方法按现代遗传学的方法调查积累了41对双生子,鉴定其卵型、家系双生子对数、双生子的出生时间等,并重点进行西医疾病和中医证候诊断,从而筛选到可以进行病证结合研究的9对13个双生子,最后具体分析1对典型单卵双生子。结果获得家系图谱41张,1个家系中2对以上双生子占总调查对数的45%,41对双生子可以病证结合研究的有9对,其中双生子病证相同相近者3对6人。通过对心脾两虚的精神分裂症双生子研究可见,其天然的对称(对照)性,利于复杂证候的动态的时间空间观的分析。结论双生子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殊产物,同病同证的双生子样品具有可比性和可参照性,是研究证候基因组、病因病机、疗效评价的绝好天然模型,是高质量的科学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