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观察AHPlus根管充填糊剂在根管治疗术中的疗效。选择临床424个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患牙,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2个患牙,比较AHPlus糊剂(实验组)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照组)根管充填,疗效。根管充填术后3d和7dAHPlus糊剂组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8.5%(18/212)比15.6%(33/212),5.2%(11/212)比14.6%(31/212),均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2.5%(196/212)比89.6%(190/212),91.5%(194/212)比88.7%(188/212),均P〉0.05]。AHPlus糊剂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比较,根管治疗术成功率无差异,但术后疼痛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应用肌电图仪与咬合分析仪评价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后的肌肉及咬合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Ⅲ类正颌手术患者及15例正常患者,病例组在正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BiopakⅡ肌电图仪与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同步测量,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除息止位外,术后6个月组肌电电位及总力显著高于3个月组(P〈0.05);术后1年组功能运动时主要活动肌肉的肌电电位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组(P〈0.05),正常组主要活动肌肉的肌电电位和总力显著高于术后1年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手术后1年中,肌肉及咬合功能逐渐增强,但变化不完全同步,且都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操作者在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上进行虚拟定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3名操作者,使用在电脑屏幕上对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虚拟定点,以及在受试者面部实体定点两种方法,分别对20名受试者的面部软组织标志点进行定点.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定点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不同操作者定点之间的一致性,评价在激光扫描所得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上虚拟定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不同操作者之间的一致性检验表明,左右侧颧突点、左右侧眶下点、左侧鼻翼点和左右侧下颌角点的一致性小于0.9;数字化模型定点和实体定点相比,眉间点、鼻根点、鼻尖点、上唇突点和下唇突点,3名操作者两种定点方法之间差异的平均值≤2mm;左右侧鼻翼点,左右侧耳点和颏唇沟点,3名操作者两种定点方法之间差异的平均值>2mm且≤3mm;颏前点,左右侧颧突点,左右侧眶下点和左右侧下颌角点,3名操作者两种定点方法之间差异的平均值>3mm.结论 在面部软组织数字化模型上进行虚拟定点时,对于颏前点,左右侧颧突点,左右侧眶下点和左右侧下颌角点,建议使用标记物辅助定位后,再进行扫描及测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和时间的压应力对成骨细胞的成活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加力组和对照组,使用离心机分别给加力组的细胞施加不同大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机械压力。用胎盘蓝细胞记数法检测成骨细胞的成活率,并且在成骨细胞受力后0h、24h和4d观察细胞数量的改变,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力后成骨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成骨细胞受到100g与200g压力后的增殖速度均大于对照组;持续30min和60min加压后的增殖速度也大于对照组;随着所受压力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越高。结论 100g和200g压力以及持续30min和60min的压力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的增殖,同时细胞周期与细胞加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牙齿移动的类型。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曲面体层片,分别测量上下颌第一、二磨牙远移量及牙长轴倾斜度。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二磨牙到翼肌垂直平面(PTV)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1.28±1.24)mm,上颌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2.47±1.77)mm,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1.77±1.20)mm,下颌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2.83±1.39)mm。治疗前后曲面体层片中的上下颌第一、二磨牙牙长轴与双侧眶下缘基准平面所成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中上颌磨牙与前颅底平面(SN平面)所成角及下颌磨牙与下颌平面(MP平面)所成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时磨牙是整体移动的,而非倾斜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