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76岁。以"尿频、尿痛1周"为主诉入院。小便伴有灼烧感,体型消瘦,低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无肉眼血尿。患者30年前曾行绝育手术,15年前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彩色超声显示肝内强回声(钙化灶),子宫肌壁间钙化灶,宫腔及盆腔积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尿道增粗,尿道外口可见一约1cm肿物,质地脆,触之易出血,表面可见大量白色分泌物。中下腹部CT平扫示肝左叶钙化灶,双肺底炎症,左侧胸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散抗 HBV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携带者 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2例给予乙肝散 9g,每日 3次 ;对照组 30例予给猪苓多糖注射液 40 mg,肌注 ,每日 1次 ,连用 2 0天 ,停 10天 ,重复使用 3次 ,同时每 15天肌注乙肝疫苗 30μg;均 3个月为 1个疗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为考核依据。结果 :治疗组 HBe Ag阴转率40 .8% ;抗 HBe阳转率 2 3.3% ;HBV -DNA阴转率 37.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乙肝散对 HBV标志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对消除 HBs Ag携带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与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疗效近似 ,且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11月以来,我们在抗结核基础上,将中心静脉导管(CV)置入胸膜腔内,腔内注射尿激酶、异烟肼、地塞米松等治疗结核性胸膜炎6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探讨了胸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外科手术是治疗胸椎脊柱结核的一种重要措施,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手术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内的病原菌,减少患者体内结核菌的含量,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癌症中均位于前列。食管癌预后较差,尽管目前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也是难治疗和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前,针对食管肿瘤遗传学改变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进行,包括分子机制、基因表达及肿瘤干细胞等的研究。本文就与食管癌相关的癌症干细胞膜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Receptor 1,MCHR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3T3-L1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为肥胖症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含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载体sh-MCHR1,通过脂质体法转染3T3-L1细胞。细胞诱导分化的同时用黑色素浓集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MCH)干预,并在不同时点对脂滴进行油红O染色。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 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 Enhancer-Binding Protein α,C/EBP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2(adipocyte protein 2,ap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载体sh-MCHR1成功转染;与阴性转染组相比,sh-MCHR1转染组d 10后,油红O 染液相对OD510值显著下降(P<0.05);PPARγ、C/EBPα和ap2 mRNA的表达量分别在d 6、d 8和d 8后显著下降(P<0.05);3者蛋白的表达量均在d 8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 shRNA沉默MCHR1基因可减缓3T3-L1细胞诱导分化,其可能通过抑制PPARγ、C/EBPα和ap2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合用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6例。治疗组盐酸氟桂利嗪配合中药通天口服液,每日3次,2个疗程;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1例,显效4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个别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接诊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综合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26.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施治,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防治儿童铁缺乏症的效果,为更有效地防治儿童铁缺乏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铁缺乏症儿童6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试验组采用加强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知晓率、复检率、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儿对疾病危害的认识、药物治疗的掌握、辅食添加的正确方法、不良进食行为纠正、喂养行为改进、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健康教育复检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97,P<0.001),两组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16.434,P<0.00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4.741,P<0.001)。结论 加强教育模式使患儿家长能全面有效掌握铁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和合理的膳食结构,从而有效纠正不良喂养行为和进食习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