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总结症状性颈动脉闭塞的介入开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2011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资料,采用介入方法进行开通治疗,通过临床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7例症状性颈动脉闭塞,14例介入开通成功,术中予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3~6个月后临床随访,症状改善。结论采用介入开通的办法治疗颈动脉闭塞,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所致顽固性腹水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改良TIPS 治疗的31例BCS所致顽固性腹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早期接受改良TIPS治疗17例(肝静脉广泛阻塞8例,残存肝静脉代偿不全9例),肝静脉开通失败或反复再狭窄转改良TIPS治疗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腹水缓解率、肝性脑病发生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随访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 结果 31例患者改良TIPS手术均成功。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4.5±6.7)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降至术后(18.9±2.6) mmHg(P<0.01),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4个月,中位随访15.6个月。术后1、3、6、12个月时腹水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4.2%(23/31)、93.1%(27/29)、95.8%(23/24)、95.8%(23/24);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例,发生率为3.3%(1/30);术后1年、2年分流道原发通畅率分别为95.8%(23/24)、91.7%(11/12),继发通畅率皆为100%(24/24,12/12)。 结论 改良TIPS术治疗BCS所致顽固性腹水安全有效,可获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介入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双介入技术治疗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17例均超声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待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充盈球囊,剖宫产术后即拔出球囊及一侧导管鞘,12h后如无再次出血给予拔出另外一侧导管鞘,如有出血,给予急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记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球囊置入照射剂量,子宫切除情况,对胎儿有无影响等.结果 17例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均成功;17例患者中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加部分膀胱修补术,1例再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余14例术后均无出血;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120 s(最长时间为200 s,最短时间为65 s),放射线剂量平均为20 mGy(15~35 mGy);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 600 ml(300~6 000 ml);所有胎儿术后均给予随访,至今未发现畸形等情况.结论 双介入技术不仅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术中出血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端粒酶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三维DSA(3D DSA)在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1例下腔静脉(IVC)闭塞情况复杂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经二维DSA(2D DSA)后前位检查确诊后,加做3D DSA检查.由2名介入放射专业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阅读2D DSA和3D DSA图像以评价IVC解剖结构,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者对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2D和3D DSA检查结果施行IVC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3D DSA均能准确显示IVC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9例;2D DSA能显示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关系7例,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2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07和5.14,P<0.05).仿真血管内镜成像显示IVC内游离血栓3例、附壁血栓1例.全部患者均治疗成功,1例并发IVC破裂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3D DSA在IVC闭塞的诊断中能提供有价值信息,对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恶性狭窄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2011年6月在局麻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6例置入Z型不锈钢支架,19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观察支架相关并发症。结果置入Z型不锈钢支架的6例患者中,所有支架置入后即刻完全扩张,2例出现支架移位,随访期中支架再狭窄3例,其中肿瘤增生性狭窄1例,黏稠痰液阻塞性狭窄1例,支架断裂伴肉芽增生性狭窄1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的19例患者中,术中无支架移位,2例即刻完全扩张,17例术后3天~3个月扩张完全,随访期内支架再狭窄2例,其中肿瘤增生性狭窄1例,肉芽增生性狭窄1例。所有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即刻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有一定并发症,但仍是一种作用迅速、效果显著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CFD)方法对BCS患者的下腔静脉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探讨其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Ansys软件对布-加综合征患者的MR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构建下腔静脉个体化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精确仿真下腔静脉三维流体模型,在功能上该模型成功演示了布-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血流动力学环境变化过程。病变区域上方有涡流产生;冠状面模拟显示狭窄处血流流速急升高;在狭窄端入口处至最狭窄处静压值逐渐下降,至狭窄处出口处最低;狭窄处的壁面切应力值达到最大。结论该特征性三维血流动力学模型能真实的进行体外模拟布-加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量分析结果符合临床实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下腔静脉血管形态病变与复杂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9例高危PE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的经颈静脉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19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7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高达94.7%。治疗期间,除1例患者诱发继发性右心衰竭而死亡,其它患者均未发生肺动脉再梗塞或脑出血事件,所用治疗方法的临床安全性良好。经颈静脉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高危PE的临床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