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血管病变的机理,以期为进一步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以及对其防治开辟新途径。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30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及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且与MVD值呈正性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胎盘组织血管病变机理过程,其表达异常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贫血的病因、对母儿影响及处理。方法:本文通过对9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贫血原因,贫血程度的统计,对贫血孕妇妊娠过程及并发症发生,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合并贫血的病因中,血液系统疾病占一定比例;妊娠合并贫血程度多为轻、中度,重度贫血较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多为中、重度;妊娠合并贫血患者,血小板减少多因血液系统疾病引起,减低程度多为中、重度减低;妊娠期合并贫血、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和血小板减少可增加对母儿的不良影响。结论:加强产前检查,早诊断、早治疗,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降低围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血管病变的机制,为进一步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以及对其预防和诊治开辟新途径。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20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及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且与MVD值呈正性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胎盘组织血管病变机理过程,其表达异常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卵巢甲状腺类癌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WHO(2003)肿瘤分类中将其归入单胚层畸胎瘤,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1970年,Scully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发现卵巢甲状腺类瘤由类癌及甲状腺滤泡成分组成,而且二者有过度现象,首次提出甲状腺肿性类癌名称.  相似文献   
5.
陆奕华  吴星光  崔艳双 《海南医学》2014,(12):1805-180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子痫前期患者与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对照,分析各组间凝血功能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的PT、APTT、TT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FIB显著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的组间PLT、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L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PV、PDW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现象,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5月因生殖道感染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治疗的女性患者240例,根据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观察组(高危型HPV阳性)和对照组(高危型HPV阴性),均行HPV、阴道菌群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及宫颈局部CD4~+、CD8~+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我院高危型HPV阳性率为39.2%,以HPV16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PV52;观察组患者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及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霉菌、支原体、滴虫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颈病变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χ~2=14.881,P=0.002);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T/CD8~+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阳性呈正相关性(P0.05),与宫颈局部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T/CD8~+T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会加重患者阴道微生态紊乱程度,同时降低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增加宫颈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TORCH感染孕妇的宫内垂直传播率和子宫蜕膜感染率.方法 在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中取IgM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定性PCR方法检测绒毛和蜕膜中TOX(弓形虫)-DNA,CMV(巨细胞病毒)-DNA,HSV-2(单纯疱疹病毒2型)-DNA的阳性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绒毛和蜕膜中RV(风疹)-RNA的阳性率.结果 132例有不良妊娠结局孕妇中血清TORCH IgM阳性例数分别为:TOX 25例,RV 15例,CMV 19例,HSV-2 16例.其绒毛PCR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TOX 11例,RV 3例,CMV 9例,HSV-25例;宫内垂直传播率为TOX 44.00%(11/25),RV 20.00%(3/15),CMV47.37%(9/19),HSV 31.25%(5/16).其蜕膜PCR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TOX 8例,RV 2例,CMV 8例,HSV-2 3例;蜕膜感染率为TOX 32.00%(8/25),RV 13.33%(2/15),CMV 42.11%(8/19),HSV 18.75%(3/16).绒毛检测组和蜕膜检测组构成比相比较,两组构成比相同(P>0.05).结论 ①孕期母体TORCH感染具有很高的宫内垂直传播率,其中以CMV为最高;②孕期母体TORCH感染其蜕膜的感染率也很高.母体蜕膜的TORCH感染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0例(对照组)正常妊娠者血清中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M-CSF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轻、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期患者血清中M-CSF水平随着疾病程度加重而增高。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正常妊娠组患者血清M-CSF水平分娩前均大于分娩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的M-CS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其浓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变化相一致。由此推测,M-CS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崔艳双  刘增佑  王伟  邓善文 《中外医疗》2013,32(5):31-31,3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6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78%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易发因素,孕28~33+6周的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者。结论对孕龄28周以上胎膜早破者,选择期待治疗可以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不同使用时间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243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81例。A组产妇在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术后不再使用抗菌药物;B组产妇术前30 min和术后3 d连续静脉滴注抗菌药物;C组产妇仅在术后连续静脉滴注3 d抗菌药物。 结果手术情况:A、B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C组(t = 13.603、27.024、13.367、7.939,P = 0.000、0.000、0.000、0.008),A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B组(t = 18.019、P = 0.000);生理指标与切口愈合:A、B组产妇术后3 d最高体温、WBC计数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t = 27.322、1 333.269、21.327、16.484、119.541、17.689,P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A组产妇WBC、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t = 16.037、4.557,P = 0.000、0.038);术后感染:A、B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C组(4.94% vs 6.17% vs 17.28%)(χ2 = 4.830、6.250,P = 0.032、0.026)。 结论剖宫产术前30 min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防术后感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