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19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akupotomye closed lysis under CT guidance on compression of posterior lumbar nerve branch.Methods: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HRCT 3-D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After HR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as posterior lumbar nerve compression.After CT accurate surface positioning, CT-guided modified akupotomye was used for closed lysis of the posterior lumbar nerve branch.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Questionnaire(ODI) 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scoring, 7 day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In 62 cases, 20 cases were cured, with 25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11 cases effective, and 36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3%.ODI score: Self-paired t test 7 days before after treatment, P < 0.01;Before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self-paired t test(P < 0.01);Self-paired t-test was performe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P > 0.05).Conclusion: With CT precise positioning, the modified akupotomye can be used to do closed lysis, to relieve the adhesion and compression, so that the low back pain can be relieved, with good clinical.The akupotomye closed lysis, combined with modern imaging technology has not only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safety and scientificity of akupotomy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5岁,食欲下降,厌油,上腹饱胀不适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达10kg,血CEA( )。CT示:脾脏增大,内见一低密度包块,约12·6cm×8·5cm×9·0cm,边界欠清,密度均匀,考虑血管瘤、淋巴瘤。B超示脾中下极见9·0cm×7·0cm,稍强回声团,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3.
肿瘤抑制基因p16研究进展江苏省启东肝癌研究所(启东226200)陆东东p16基因又称多重肿瘤抑制基因(MTSI),是新近发现的重要抑癌基因。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p16基因定位p16基因为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抑制蛋白基因家族中率先被克...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 ,外源性遗传物质如 DNA病毒或 RNA病毒在细胞基因组中整合能诱导细胞恶性转化。但作为哺乳动物细胞唯一核外基因组的线粒体 DNA( mt DNA) ,是否也具有类似于肿瘤病毒那样的活性呢 ?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已从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认为线粒体这一最容易受损伤的细胞器 ,它所释放的遗传物质有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但此观点尚缺乏充分的实验证据。为了探讨 mt DNA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本实验采用地高辛 ( DIG)标记的人 mt D-NA探针 ,对 6株人癌细胞系和 1例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 …  相似文献   
5.
家住长沙的陈子明1岁2个月才学会走路,可到1岁4个月时突然就不愿意走路了。父母以为他是过了刚学会走路的新鲜劲儿,也没过多理会。可接下来的几天,子明非但不愿意走路,连站着都不愿意。慢慢地,父母发现他的左腿伸不直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卷起裤腿仔细查看,只见他的左膝关节肿胀,温度也比其他部位高一些。子明的爸爸迅速把他带到医院,照片、抽血做了一大堆检查,竟然没查出病因。医生怀疑为膝关节结核,建议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胸科中心就诊。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开放性乳突手术后耳漏患者的病理学资料 ,我们对乳突手术后因耳漏行再次手术时取得的病理标本进行了观察 ,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4 7例 (14 7耳 )患者 ,均为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东京大学耳鼻咽喉科因乳突手术后复发性耳漏行再次手术的患者。再手术的方法多为全中耳重建术 (外耳道后壁重建 +鼓室成形术 )或再次乳突根治术。手术的病理标本取自中耳乳突腔的不同部位 ,每个患者取 1~ 8份不等 ,采集标本的数量和部位取决于手术时的病变范围。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两次手术的资料。男 79例 ,女 6 8例 ;年龄 13~ 82岁 ,…  相似文献   
7.
拔罐治疗痹证500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拔罐治疗痹证5000例刘新府,任仓孝(山东省济南市前卫医院,250031)近10年来,我们采用拔罐发泡疗法治疗痹证5000例,收到良好效果,今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00例中,男1214例,女3786例;年龄12~25岁437例,26~45岁2012...  相似文献   
8.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附六例报告)于德新王克孝梁朝朝方卫华刘明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实质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属良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与肾细胞癌不同,但临床上靠影像学有时难以区分,易误诊。我院近4年中收治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对于尿路结石,非观血的摘出法盛行。我们从1984年8月起用带改良型气囊的摘石篮导管摘出输尿管结石。本文就迄今经治的10例予以报告,介绍本法,包括本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象和方法对1984年8月至11月4个月中入本科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例,用本法予以治疗。所用的导管其前端部有线状探丝(filiform  相似文献   
10.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瓣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及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 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上皮瓣的成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LASEK治疗的42例(80眼)于术后1、2、3天,1、2、3、4周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上皮瓣的观察。结果 34例(68眼),角膜上皮瓣成活,成活占85%(68/80);未成活8例(12眼),未成活占15%(12/80)。结论 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率的高低,决定着LASEK的临床疗效,影响其成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角膜上皮瓣边缘不整齐、破裂、对位不良、操作时间过长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