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萃  谈勇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3-944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多采用益肾化痰法、益肾活血法及益肾疏肝法等,也有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及针刺治疗,均获肯定疗效。但中药治疗存在疗程长,缺少大规模临床研究支持及疗效缺少统一标准等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左侧鼻塞流脓涕20余年,加重半个月而入院.查体:左侧鼻翼略隆起,左侧鼻腔充满灰白色肿物,表面有砂粒感,触之质韧、无痛、无出血.当地CT示:左侧鼻腔、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左上颌窦内壁部分骨质吸收,余各壁无破坏.  相似文献   
3.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发病机制未明,现代医学在其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用药,调整整个机体的内分泌失衡状态,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症状的目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缓解疼痛、抑制血管形成及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能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发挥作用,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并可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就诊1天前无诱因出现咽部发热、不适,偶有干咳.在附近诊所诊断为咽炎.静点青霉素,症状无缓解,就诊前3 h上述症状加重,于2004年3月8日就诊本科.患者无心前区疼痛及胸闷,主诉喉咙难受,团块堵塞感,自觉憋气.检查:神志清楚,无声嘶,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咽黏膜轻度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间接喉镜下见:会厌及声带无充血、水肿,活动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96次·分-1,Ⅱ、Ⅲ、avF、ST段抬高0.05~0.10 mV,T波直立.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转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两地汤合一贯煎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用两地汤合一贯煎化裁,每次月经干净后连续服药10天为一疗程。结果:用药3个疗程,治愈50例,好转40例,无效6效,总有效率93.75%。结论:两地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素(PGF_(2α))、催产素(OT)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组(治疗组),中成药活血化瘀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痛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_(2α)、O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86.6%,两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评分及兼症改善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兼症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_(2α)、O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对CA125及OT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和兼症症状,降调患者经期血清中CA125、PGF_(2α)、OT等水平,而与补肾序贯法结合使用则疗效更显著,推断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调上述指标有关,而补肾序贯中药可能具有免疫调控机制,能够改善痛经患者内分泌环境,不利于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从其作用靶点即"源头"上遏制而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9.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罕见的、反复发作的累及多部位软骨的进行性炎性破坏性疾病。主要表现以耳、鼻、喉、气管软骨的炎症、塌陷为特征。本文报道1例典型病例,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思路。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反复发作双眼结膜炎、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病变,并逐渐出现视力下降,多次就诊于眼科并给予对症治疗。1年后逐渐出现鞍鼻畸形,  相似文献   
10.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较鼻息肉发生率低,外观似鼻肉,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常大范围侵及鼻腔和鼻窦,可引起骨质改变,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有恶变倾向。本文就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鉴别,手术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资料和方法疑似鼻息肉的鼻腔肿物患者82例,其中疑似内翻性患者13例做CT扫描,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26~69岁,平均49岁,左侧7例,右侧1例,双侧1例。与鼻息肉患者症状相似,均有渐进性鼻塞,有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涕中带血,伴有前额部胀痛。病程0.5~10年,平均2.3年。CT所见:82例门诊诊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