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噪声在X线设备图像系统中难以排除。本文从几个方面讨论了降低ADVANTX系列X线机图像噪声方法。从机房布局、电缆走行、电缆沟与地线的制作到设备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都是降噪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降噪的有效方法是屏蔽由设备自身产生的和外界引入的电磁干扰。视频电缆与其它电缆置于各自电缆沟内。  相似文献   
2.
Mark V高压注射器参数的正确选择是决定心血管造影成功的关键。其中流率的选择更需恰当和准确。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流率的相关因素,以及流率与压力限制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一套典型的注射参数予置值。实验表明,使用浓度为75%左右造影剂,压力限制设置在2068~5515kPa范围内可以获得满意的造影图像。  相似文献   
3.
眼球内异物是最常见而严重的损伤,我院1973年至1982年间共收治各种眼病住院病人4.335人次,眼球内异物为410人次,占眼病住院人数的9.48%。绝大多数眼球内异物必须尽早摘出才有可能恢复或保持较好的视功能。摘出眼球内异物的关健在于准确的异物定位。目前眼球内异物定位的方法很多,大多都致力于在伤眼角膜缘安放不透X线定位标记的定位器,即X线直接定位法,借以确定异物所在部位及与球壁的关系,达到异  相似文献   
4.
X线机mA控制电路由mA予置电路和mA检测电路组成,为有效控制X线管管电流,设计了较多的安全与辅助电路。岛津UD150B-10X线机mA电路的故障全部以毫安提示符显示,这给具体故障的判定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了高频逆变电路及其特点,以及防止高频逆变桥短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使用YD-Ⅰ型眼球内异物光电控制定位仪投照时的病员体位、眼球前后正位和水平侧位的定位操作及曝光条件等投照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投照技术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X线自动摄影的临床应用夏宗友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X线摄影随着电子学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手工操作发展成为自动拍摄自动冲洗的全自动处理。不仅缩短了拍片处理时间,而且使X线影像质量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但这一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也带来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前已报告过的光电控制,自动拍片的眼球内异物定位仪的临床应用和改进的进一步报告。定位仪由三个部分组成:(1)一组光电控制的固视器,类似直接检眼镜,内装固视的示标。检眼镜窍视孔后安装一个光电管,接收由黄斑及角膜中心区反射的光线,使其转换为电流、导入控制箱,经放大后通过电流栅,再接上X线拍片机开关。当伤眼眼轴与眼外定位器及X线投射轴调至同轴时,固视眼又同时注视示标,即能使X线自动拍片;(2)在侧位照片时加用一个楔形滤线板,使角膜侧面的轮廓能在照片上显示;(3)将Comberg式定位器置于眼的前面1cm处,不与眼球接触。为了保证本设计的可靠性,对中心固视所激发的光电流量与邻近的反光面昕激发者相比较的结果,发现中心固视的电流强度是虹膜面反射所激发者的三倍。在58例进行前后两次拍片的对比分析中,发现77.6%的病例的三维空间定位是完全吻合的。在其他的13例不完全吻合者,相差数在0.5至2mm之间。在临床应用的48例中,74例为深部异物。除6例摘除了眼球,其余经手术治疗并由X线定位指导切口者的76例中73例成功地摘出异物。本文还讨论了本设计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和分析了AXIOM Artis系列X线机的摄影参数,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获取最佳图像的参数选择。总结了一组心血管X线造影检查较完整的曝光参数放置值。  相似文献   
10.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 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共45个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但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旋转DSA显示动脉瘤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所有血管三维重建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 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尤其是三维重建技术,明显有助于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