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科病人术前因恐惧、担心手术效果,常常失眠,没有充足的睡眠往往会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因疼痛、舒适的改变,也常导致不寐,可诱发术后并发症,不利于身体的康复.耳穴埋籽是中医耳穴疗法的一种,是通过按压王不留行籽刺激耳朵相应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人体经络脏腑的气血功能,达到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节机体平衡及预防和保健作用[1].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运用中医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前术后中医中药的运用,术后早期进食和活动、控制输液量等.结果 FT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乃至其他外科手术中,能够很好的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结论中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手术后病人的不适及术后并发症,加大床位使用率及周转率,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樟科植物老鹰茶叶醇提取物中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老鹰茶经70%乙醇提取,再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正丁醇部分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老鹰茶叶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山奈酚-3-O-β-D-(6-O-trans-p-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6-O-trans-p-香豆酰基)吡喃甘露糖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反式香豆酸、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水杨酸。结论这7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穴位按压对甲状腺术后呕吐的防治效果观察.方法 针对我科甲状腺病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穴位按压.结果 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针对引起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采取穴位按压可有效防治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减少病人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置入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5月的10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15年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PICC置管方法,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干预肿瘤患者PICC置管异位。结果:实施PDCA循环,观察组患者PICC异位7例(6.7%),对照组患者PICC异位16例(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置管异位中应用,能显著降低PICC导管异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7.
5-氮杂-5'-脱氧胞嘧啶核苷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合成并分离5-氮杂-5′-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5′dC)的α,β异构体,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氰基胍为原料合成并分离5-aza-5′dC的α,β异构体, 用不同浓度的5-aza-5′dC作用于肝癌细胞株BEL-7402,胃癌细胞株SCG-7901,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结果 通过 1H-NMR、13C-NMR和HR-MS确认5-aza-5′dC的α,β异构体的结构,药理活性实验表明β异构体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α异构体作用较弱;流式细胞检测表明经过5-aza-5′dC作用后,肝癌细胞株BEL-7402呈现G0/G1期和G2/M期双期阻滞,胃癌细胞株SCG-7901呈现G2/M期阻滞. 结论 5-aza-5′dC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其β异构体对BEL-7402、SCG-7901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8.
豹皮樟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樟科植物豹皮樟叶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分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豹皮樟叶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山柰酚(Kaempferol,2)、(+)-儿茶素[(+)-Catechin,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胡萝卜苷(Daucosterin,5).结论 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