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氏肺孢子虫 (Pneumocystiscarinii,PC)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 ,可引起严重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 ,PCP) ,主要发生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化疗及器官移植术后等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是此类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病因 ,因此PCP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采用的诊断方法各有利弊 ,本文就其实验诊断现状展开综述。1 动物模型的研究1.1 动物模型的建立 卡氏肺孢子虫体外培养技术已有报道 ,但结果并不理想。迄今为止动物模型仍然是人们常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 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抗P.b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红细胞,同时分别给予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用ELISA方法检测P.b感染小鼠血清或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0.03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接种感染后第7天取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HA或可溶性抗原sAg刺激培养产生的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而0.15 μg/d IL-1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IL-4水平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在感染后第3天,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FN-γ均已出现,第5天达高峰,但感染后第7天 0.15 μg/d IL-12处理组血清中IFN-γ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感染对照组及0.03 μg/d IL-12处理组,感染对照组直到感染后第7天血清中方可检测到IFN-γ水平.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诱导CD4 Th1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IFN-γ,以诱导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较大剂量IL-12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IL-12联合IL-2在伯氏疟原虫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L-12联合IL-2在抗P.berghei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erghei的RBC,同时分别给予0.03μg/dIL-12、40U/dIL-2或IL-12联合IL-2处理,连续用药6d,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变化及存活时间。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N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IL-12联合IL-2处理组可较单独IL-12或单独IL-2及感染对照组显著推迟原虫血症达峰值的时间与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IL-12或联合IL-2组小鼠在原虫血症达30%时开始死亡,而单独IL-2或感染对照组小鼠在原虫血症低于13%时已全部死亡。IL-12联合IL-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总数、CD4+与CD8+百分比、3H-TdR掺入量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较其它各处理组及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IL-12与IL-2二者可协同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以诱导抗P.berghei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费氏快速染色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比较推荐的一种快速染色检查疟原虫的方法,但因其尚存在某些缺点,国內很少采用?狙芯恳匀榛罯P,吐温20、40、60、80,Brij35、Triton X-100和130等7种非离子型表面活  相似文献   
5.
通过5 对根据恶性疟原虫不同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筛选及7 种从滤纸干血滴中快速制备疟原虫DNA模板的方法的比较,以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方法。结果表明,根据恶性疟原虫中度重复基因序列pBRK114 设计的引物,可从恶性疟原虫DNA 中扩增出206 bp 大小的DNA片段,而间日疟原虫、人白细胞DNA均无此扩增带出现,并至少可检测出原虫血症为5 ×10- 7 的感染水平,且适用于我国不同地理株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滤纸干血滴样本经生理盐水溶血煮沸法处理的PCR 扩增效果最为理想,且简易、经济、重复性好;在云南疟疾流行区采集的360 份血样中,PCR 法与镜检法符合率为97 .5% 。本研究建立的PCR 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简易和快速的特点,便于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IL12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每只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RBC,同时每天分别给予0.03或0.15μgIL12处理,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CD8+百分比。结果每天给予0.03或0.15μgIL12处理,均可显著增加P.b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数。每天给予0.03μgIL12可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而每天给予0.15μgIL12则明显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可促进P.b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而较大剂量IL12则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被称为机会感染的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关于实验诱发动物肺孢子虫感染的研究国內尚未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烟酸诱激人体恶性疟原虫,提高了血液涂片中的原虫数和阳性检出率。对34例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分别于服烟酸前和服烟酸后15、30、60、120和180min 耳垂采血检查,作原虫计数,服烟酸后分别比服烟酸前增加8.0%、26.6%、68.6%、68.1%和48.0%。镜检阴性的48例疑似病人,经诱激后转为阳性的11例。仍为阴性的37例,经随访15d,均未有临床发作,血检仍为阴性。普查581人,服烟酸后阳性检出率比未服烟酸前多检出14例,阳性检出率提高24%。适宜的烟酸剂量成人为200mg,服后60min 左右时采血为宜。  相似文献   
10.
实验用巴布亚新几内亚FCQ-27/PNG及泰国K1两种虫株,按Trager和Jensen(1976)方法培养。杂交瘤形成的免疫接种程序和融合技术按Schofield等(1982)所述方法。分别以含大量裂殖子及裂殖体的抗原物质免疫小鼠,获得了3F8/3及3A 10/11两个杂交瘤品系,用于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和疟原虫生长抑制测定以检测MAB与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