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鼻内镜术后凡士林纱条和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及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 应用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止血效果好,头痛及鼻腔胀痛较轻,抽除填塞物后鼻腔很少出血,术后鼻黏膜反应轻.结论 Merocel高分子止血膨胀材料是一种良好的鼻腔、鼻窦手术后填塞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抗副溶血弧菌OmpW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多种病原弧菌的OmpW氨基酸序列,原核表达并纯化制备r-OmpW.以r-OmpW作为免疫抗原制备鼠mAb,以五种病原弧菌为筛选抗原.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间接ELISA法鉴定mAb的特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mpW是弧菌内高度保守的外膜蛋白.成功筛选到3株杂交瘤细胞株,其中,杂交瘤细胞株S5C10分泌的mAb的Ig亚类(型)为IgG3,腹水mAb效价达4.6×104.该mAb同时识别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和创伤弧菌,而与荧光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及大肠杆菌无明显的交叉反应.结论:制备的mAb可特异性识别上述5种病原弧菌,为进一步建立广谱弧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3.
谢成彬  唐凤翔  廖兵 《重庆医学》2018,(23):3064-3067
目的 探讨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口服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门诊就诊的16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组口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IgE(tIgE)及特异性IgE(sIgE)水平及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5、IL-12]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x2=10.9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IgE、sIgE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IL-4、IL-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4%,低于对照组(x2=5.754,P<0.05).结论 富马酸卢帕他定能够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Th1/Th2失衡,促进Th1/Th2平衡向Th1倾斜,抑制炎性反应,提高过敏性鼻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 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结果 对48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邵宇飞  唐凤翔 《海峡药学》2007,19(10):51-54
本文以1,8,15,22-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为例,在考察壳聚糖和该酞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制备了羧基酞菁-壳聚糖复合物,并进行了相关性质研究。吸收光谱法表明1,8,15,22-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与壳聚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确定了二者之间可形成复合物且复合物中酞菁与壳聚糖的表观摩尔组成比为0.8∶1。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成彬  周维  唐凤翔 《重庆医学》2011,40(5):456-45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双极电凝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经一次止血治疗成功,随访6个月至2年疗效满意,无复发者。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用于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楚、准确定位出血部位、止血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颈部包块的原因很多,Gleeson等[1]对8 500例颈部包块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74例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其中只有11%的患者原发灶在头颈部以外的区域.所以,颈部包块治疗前明确其性质非常重要,恶性病变需尽快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良性病变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选择性手术,而某些病变可能仅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