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148例先天性巨结肠症Ikeda术式根治及随访结果,该术式重建直肠腔容量增大,无闸门及盲袋。术后并发症少。随访中排便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血管瘤血清雌二醇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总结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如一次注射治疗未愈的,间隔4~6周重复给药,4次为一个疗程,醋酸曲安奈德总量不超过100mg,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结果:84例患儿,经1年随访,治愈率(90.4%),显效率(7.1%),无效率(2.4%)。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外观较满意,适合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我们对 2 3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大多数单位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知识培训 ,部分单位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消毒 ,不毁形 ,医疗废物的焚烧为分散式 ,焚烧装置大多不符合要求。说明强化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加快医疗废物的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步伐 ,做好医疗废物统一集中管理的综合效量评估。  相似文献   
5.
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潜  李静  周德凯  李晓庆  唐开勇  金先庆 《医学争鸣》2007,28(13):1199-120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机理.方法:对50例不同组别血管瘤(治疗显效组18例,无效组17例,未治疗组15例)及16例正常皮肤标本进行:①凋亡研究: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凋亡水平;IHC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c-myc的表达;②增殖水平研究:IHC法检测PCNA.结果:①组织形态学变化:光镜下各组均无明显炎症及坏死征象,透射电镜观察显效组有较多VEC凋亡征象.②VEC增殖及凋亡:显效组VEC的凋亡水平显著高于无效组、未治疗组及正常皮肤组(TUNEL:47.86±3.14,22.05±3.93,19.20±2.82,35.51±3.81,P<0.01),而增殖水平明显低于上述三组(PCNA:10.25±3.89,44.33±5.01,56.32±4.12,17.91±3.76,P<0.01).③凋亡调控情况:显效组bcl-2表达显著低于无效组和未治疗组(21.28±4.70,49.96±5.33,52.51±7.69,P<0.01);c-myc表达也明显低于后两组(25.20±5.01,51.81±5.68,56.28±6.92,P<0.01).结论:①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诱导VEC凋亡及抑制其增殖而促进血管瘤消退.②糖皮质激素对VEC凋亡的影响可能与其下调bcl-2和c-myc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瘤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中约50%在出生时即存在,其余多在生后2~4周出现,1岁内婴儿血管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0%~12%。婴儿期血管瘤在生后数月至数年内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等待血管瘤自行消退曾一度作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速度与生长速度相比是一缓慢的过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血管瘤生长在头面部,尤其是累及眼、耳、鼻、口咽等器官以及身体其它部位面积大、生长快的病例,影响美容和器官功能以及其它一系列并发症。应给予积极干预,以控制肿瘤生长、促进消退。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在小儿常见,钳闭发生率为10~15%。我院1962~83年间收治腹股沟疝2961例,其中钳闭性611例,占20.63%。本文即对此611例钳闭性腹股沟疝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周德凯 《西部医学》2012,24(1):116-117
目的探讨经肛门微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0例均采用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病变粘膜切除,保留直肠肌鞘6cm左右,沿结肠壁处理肠系膜血管,正常结肠拖出并在齿状线以上吻合。结果 30例手术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一年,疗效满意。结论不开腹微创经肛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两种回流灌肠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术前采用全自动灌肠机回流灌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舒适性,并与传统的回流灌肠法相比较,为该法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6例先天性巨结肠(常见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全自动灌肠机行回流灌肠)和对照组(传统回流灌肠法);检测首末次灌肠后患儿血电解质、血渗透压、体重及血浆蛋白变化,收集灌肠液计数大便菌落,大年龄患儿评价灌肠舒适度,术中评价灌肠效果,统计灌肠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灌肠后,患儿体重及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P<0.05),灌肠液中大便菌落数显著下降(P<0.05);(2)实验组灌肠前后,患儿血电解质及渗透压无显著改变(P>0.05);(3)两组患儿在术前灌肠时间、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灌肠舒适度及术中灌肠效果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采用全自动灌肠机行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不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而且舒适,安全性高,灌肠效果好,可替代传统回流灌肠法并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10.
通辽市医院消毒剂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所医院8种消毒剂151份样本污染检测表明,细菌污染超标率为13.7%,HBsAg阳性率为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